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力的意思、民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力的解释

[financial resources of the people] 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详细解释

(1).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左传·昭公十三年》:“令尹 子期 请伐 吴 ,王弗许,曰:‘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脩守备,未定国家,而用民力,败不可悔。’”《汉书·五行志上》:“今宫室崇侈,民力彫尽,怨讟并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岁借民力,条之於版。”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旧人零落北音少,市肆萧疏民力殫。” ********* 《经历·立场和主张》:“军力必须和民力配合起来,才有动员全国力量一致对外的可能。”

(2).人的体力。《礼记·月令》:“﹝季秋之月﹞乃命有司曰:‘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民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在不同历史文献和现代语境中均有体现,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民力”指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人民在劳动、物资和经济上的综合资源。例如《左传》提到“未定国家,而用民力”,强调国家未稳时过度消耗民力的风险。

二、历史背景与政策关联

古代统治者常通过调节民力来巩固政权。例如:

  1. 汉初政策:汉朝初期因民生凋敝,采取“无为而治”以保养民力,促进人口增长。
  2. 反面案例:东汉灵帝、桓帝横征暴敛,导致民力枯竭,加速王朝崩溃。

三、古籍中的延伸含义

部分文献扩展了“民力”的范畴:

四、现代语境的应用

近现代学者如邹韬奋提出“军力必须和民力配合”,强调民众资源在国防中的重要性。此外,该词也用于描述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五、扩展理解(非权威观点)

个别观点认为“民力”可抽象为“世道人心”或社会伦理力量,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需谨慎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左传》《礼记》等古籍,或现代文献如邹韬奋的相关论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民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民力》是一个汉字词汇,它的意思是指民众的力量。这里的“民”指的是人民,而“力”表示力量或能力。

拆分部首和笔画

《民力》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氏”和“力”,其中“氏”是指民族、亲属等含义,而“力”则表示力量。它的总笔画数为9画。

来源

《民力》一词的来源比较简单,由两个单字符组成,直接展示了人民的力量。

繁体

在繁体字中,《民力》的写法与简体基本相同,只是一些字形上的细微差别。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规则,《民力》可以写成“民力”、“民力”、“民⽚+⼒”等形式。

例句

1. 众志成城,发挥我们的民力,共同构筑美好家园。

2. 只有充分发动人民,才能发挥最大的民力,实现国家的繁荣。

3. 民力是社会的基础,没有民众的参与就无法推动社会的进步。

组词

1. 民主:指人民自己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或理念。

2. 力量:指事物所拥有的物理或非物理的能力。

3. 人民: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是指群众、百姓。

近义词

1. 人力:指人类的力量或劳动力。

2. 市民:指居住在城市的公民或市区的居民。

3. 民众:指人民群众,是一个更加广义的概念。

反义词

统治者:指通过权力支配人民的人或团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