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府对矾实行专卖。《宋史·刘熙古传》:“ 建隆 二年,受詔制置 晋州 榷矾,增课八十餘万緡。”
“榷矾”是一个历史术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基本定义
指古代官府对矾(一种矿物,常用于染色、医药等)实行的专卖制度。政府通过垄断矾的生产、销售,以控制价格并增加税收。例如,《宋史》记载,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晋州通过榷矾政策增收税款八十余万缗。
词源与结构
历史背景与实施
宋代是榷矾制度的高峰期,政府设专门机构管理矾矿开采和销售,严禁私贩。此举既保障税收,又防止资源流失。
其他解释争议
部分词典(如、3)将其解释为成语,表示“商业谈判中的讨价还价”。此说法可能源于对“榷”字“商议”义的引申,但缺乏广泛历史文献支持,主流仍以专卖制度为准。
该词核心含义为古代矾类矿产的官营专卖,是经济管控政策的体现。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史》或经济史专著。
榷矾,是一个汉语词语,用来形容某些地方的经营方式。它的意思是在特定的范围内经营或掌握某种资源,以获取一定的收益。
榷矾是由木部的槠字旁和石部的石字旁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19画。
榷矾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说文解字》中,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商贸活动中的一种经营方式。在古代,一些地方有专门的榷场,负责经营某种特定的商品,榷矾就是指掌握这种经营权。
榷矾的繁体字是榷礬。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经过多次演变。关于榷矾这个词的古代写法有多种,比如“悫燔”、“魄勉”等。这些写法虽然不同于现代汉字,但都有着相似的意思。
1. 他通过榷矾的方式控制了当地的煤矿资源。
2. 这片土地的榷矾权由政府掌握,没有其他人可以经营。
3. 靠着榷矾收入,他成为了这个地方的大财主。
榷矾没有常见的组词,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描述经营方式的词语。
榷矾的近义词有:经营、经销、经商。
榷矾的反义词可以是:无经营权、剥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