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蹻跖"。
“蹺跖”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语词汇,根据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其基本解释如下:
“蹺跖”是一个古语词汇,字面与脚部动作相关,但因缺乏广泛用例,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分析。
《蹺跖》(qiāo zhǐ)在中文中指的是行走时脚步轻快灵活的动作。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步伐轻快,跳跃般的动作。
《蹺跖》的部首是「足」(zú),表示与脚相关;它的外部结构是由「屹」和「足」组成。它的总笔画数为23,其中「屹」的笔画数为13,「足」的笔画数为7,加上头部的3个点,总计为23。
《蹺跖》最早出现在《康熙字典》中,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汉字。在古代,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行走时的轻盈和敏捷。
《蹺跖》的繁体字为「蹺踯」。
在古代,「跖」的上部通常写作「屹」,下方写作「足」。而如今的现代汉字中,「屹」已被简化为「立」。
1. 他行走时蹺跖起舞,如同一只灵动的猫。
2. 姐姐跳舞的时候,蹺跖间相当美妙。
蹺脚、蹺蹬、蹺绳、蹺表、蹺摇
轻盈、灵活、敏捷、俏皮
笨重、迟缓、僵硬、拖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