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明刑的意思、明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明刑的解释

(1).明确的法令。《诗·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毛 传:“刑,法也。”《后汉书·阜陵质王延传》:“经有正义,律有明刑。”

(2).指把犯人所犯罪状写在板上,置于其背以示惩罚。《周礼·地官·司救》:“三罚而士加明刑。” 郑玄 注:“加明刑者,去其冠饰,而书其衺恶之状,著之背也。”

(3).严明的刑罚。《荀子·议兵》:“雕雕焉县贵爵重赏於其前,县明刑大辱於其后,虽欲无化,能乎哉?” 唐 白居易 《得甲去妻后妻犯罪请用子荫赎罪甲怒不许判》:“旋观怨偶,遽抵明刑。”

(4).指严明刑罚。 宋 李纲 《谢落职依旧宫祠居住表》:“辅相失职,宜即明刑。天地有容,祗从薄责。”

(5).谓以刑法晓喻民众。《南史·宋纪上·武帝》:“阜财利用,繁殖黎元,编户岁滋,疆宇日启,导德明刑,四境有截。”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明刑”一词在不同历史文献中具有多重含义,综合各类解释如下:

  1. 明确的法令
    指成文的法律条文,如《诗经·大雅·抑》中提到“克共明刑”,《后汉书》中也强调“律有明刑”。这类用法侧重法典的明确性和规范性。

  2. 刑罚公示制度
    古代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将犯人罪状书写于木板并置于其背部示众,以此达到警示作用。如《周礼·地官·司救》记载“三罚而士加明刑”,郑玄注解释为“去其冠饰,书其衺恶之状”。

  3. 严明的刑罚
    强调刑罚本身的公正性和威慑力,如《荀子·议兵》提及“县明刑大辱於其后”,通过严惩维护社会秩序。

  4. 以法教化的治国理念
    部分文献延伸为“以刑法晓喻民众”,如宋代李纲《谢落职表》中“宜即明刑”,主张通过法律普及实现社会治理。

使用场景
多用于法律、司法领域,强调刑罚的公开性与规范性,例如唐代白居易判文“遽抵明刑”即指依律量刑。现代可引申为法治精神的体现。

示例参考
《周礼》中记载的示众制度,以及成语“明刑弼教”(通过刑罚辅助教化),均体现该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二

明刑的意思

明刑,指的是法律明确、明确的刑罚。它是指在司法实践中,罪行和相应的刑罚之间有着明确的规定和对应关系,以保证刑罚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拆分部首和笔画

明刑这个词分为两个部首:日和刂。其中,“日”是表示太阳的意思,常用来形容事物明亮、清晰的特点;“刂”是表示刀这个工具,常用来表示与刑罚相关的意思。

根据部首可以得到这个词的拼音是“míng xíng”,并且它的总笔画数为8画。

来源和繁体

明刑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阳货》中,也被用于《孟子·离娄下》等经典著作中。在繁体字中,明刑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明刑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将明刑写作“㠶刑”。然而,这个写法已经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形态。

例句

1. 法律应当确立明刑,让每个人都清楚违法的后果。

2. 在这个社会中,明刑才能有效地维护法律的权威。

组词

1. 明法:指的是法律明确、清晰的规定或者制度。

2. 刑罚:指的是对违法者执行的法定惩罚。

3. 刑讯:指的是对犯罪嫌疑人使用一些强制手段以获得证据的行为。

近义词

1. 公正刑罚:指的是刑罚公正、合理的意思。

2. 明码:指的是法律法规等明确明示的规定。

反义词

1. 模糊刑罚:指的是刑罚规定不清、不明确的意思。

2. 不公正:指的是对人或事件处理不公正、不合理。

别人正在浏览...

哀王孙奥地利人八斗才悲痛表蕝笔语踹浑水除官楚奏聪明误玳瑁簪带住颠歌嫡长继承跕蹀端本澄源断断续续法律顾问飞庐非为分星陔养沟防菰菜浩露荒诞谎花秽人鹄壳集録寖恶荆牛佶屈略彴廉鄙立本羞趔趔趄趄离人留下靡薄藕断丝不断羌煮七拉八扯轻媚跫然岐阳趋末羣巧群贤驱卫肉皮涩道擅自为谋社学顺谏体性王连香楠卸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