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廉洁与贪鄙。 汉 陆贾 《新语·至德》:“於是赏善罚恶而润色之,兴辟雍庠序而教诲之,然后贤愚异议,廉鄙异科,长幼异节,上下有差。”
“廉鄙”是一个由“廉”与“鄙”组成的合成词,其核心含义为廉洁与贪鄙的对立概念。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指代两种截然相反的品行:“廉”代表清廉、正直,强调道德操守的高尚;“鄙”则指贪鄙、卑劣,体现对私欲的放纵。两者常被用于对比,突出道德教化或社会评价中的善恶分野。
字义分解
文献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汉代陆贾的《新语·至德》,原文通过“廉鄙异科”等表述,强调社会需通过教育(如兴办学校)和奖惩制度来区分贤愚、廉鄙,从而维护等级秩序。此用法体现了古代儒家思想中对道德教化的重视。
语言特点
作为文言词汇,“廉鄙”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学术讨论中。其结构属于反义复合词,类似于“善恶”“荣辱”等,通过对比强化道德评判的张力。
如需进一步探究具体文献中的用法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新语》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辞书(如的查字典来源)。
廉鄙是一个汉语词汇,既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名词。它有着贬义色彩,意指一个人行为不端正、品德卑劣,缺乏廉耻和道德准则。
廉鄙的部首是廉(尸)字旁,并包含九个笔画。
廉鄙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如《史记·夏本纪》、《左传·宣公十五年》等。从古代开始,廉鄙就成为描述一个人品行的贬义词汇。
《廉鄙》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廉鄙」。
在古代,廉鄙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举例来说,在楷书中,「廉」的写法可能会稍有不同,但整体上的含义和词义并无变化。
1. 那个政治家的廉鄙行为遭到了广泛的谴责。
2. 他的廉鄙之举导致了他的政治生涯的终结。
廉鄙作为一个贬义词汇,通常不会出现在组词中。
廉鄙的近义词包括:卑鄙、无耻、品行败坏、不值一提。
廉鄙的反义词包括:正直、高尚、正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