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茭白。《晋书·张翰传》:“因见秋风起,思 吴中 菰菜、蓴羹、鱸鱼膾。” 宋 司马光 《又和开叔》:“嚮使 吴 儿见,不思菰菜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八·菰》﹝集解﹞引 苏颂 曰:“春末生白茅如笋,即菰菜也,又谓之茭白,生熟皆可啖,甜美。”参见“ 茭白 ”。
“菰菜”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1. 指茭白(嫩茎部分) 菰的嫩茎因真菌寄生膨大形成笋状结构,即常见的蔬菜「茭白」,口感脆嫩清甜,广泛用于中式菜肴(如茭白炒肉、油焖茭白)。《齐民要术》记载的「菰首」即为此部位。
2. 指菰米(果实部分) 菰的黑色长粒果实称为「菰米」或「雕胡米」,属古代六谷之一,唐代诗人李白曾以「跪进雕胡饭」描述其食用场景。其口感类似糙米,现代多作为杂粮食用。
需注意:古籍中「菰」偶与「菇」通假,但现代汉语「菰菜」主要指上述两种植物部位。茭白现为长三角地区特色水生蔬菜,菰米则因产量低较为稀有。
《菰菜》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指的是一种水生植物,也称为蒲菜或者莼菜。它生长在湖泊、池塘、河流等水域中,是一种常见的水生菜类植物。
《菰菜》的拆分部首是“艹”,表示该字属于草字头部首的范畴。它的笔画数是12划。
《菰菜》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发展演变过程中。它的繁体形式为「菰菜」。
在古时候,汉字《菰菜》的写法与现代写法有所不同。它的形状更加简化,字形较为古朴。然而,字义和现代写法没有明显区别。
1. 今年塘里的菰菜长得特别茂盛。
2. 这家餐馆有一道特色菜——清炒菰菜,非常美味。
- 菰苣: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供食用的绿叶菜。
- 菰蒲:用来指称莼菜、蒲菜等菜类。
- 菰蔓:菰的蔓生植物,属于菊科植物,叶片形状类似菰菜。
- 菰叶:菰菜的叶子,可以作为蔬菜食用。
近义词:
- 莼菜:又称为蒲菜,与菰菜的植物特性和用途相似。
- 水菜:一类生长在水中的蔬菜,包括菰菜在内,也包括其他水生植物。
反义词:
- 陆地:与菰菜等水生植物的生长环境相对,指的是陆地上的土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