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秽人的意思、秽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秽人的解释

(1).东夷别种。《逸周书·王会》:“ 秽 人前儿,前儿若弥猴立行,声似小儿。” 孔晁 注:“秽, 韩秽 ,东夷别种。” 朱右曾 校释:“今 朝鲜国 江原道 ,古 秽 人地。”

(2).鄙俗之人。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观道义而如醉,闻货殖而波扰者,秽人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秽人”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和文献记载来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历史族群含义

  1. 东夷别种
    秽人指古代东北亚地区的东夷分支族群。根据《逸周书·王会》记载,秽人曾向周王朝进贡名为“前儿”的异兽,其形态类似猕猴,声音似小儿。该族群主要分布于辽东、吉长地区及朝鲜半岛北部,尤其是今朝鲜江原道一带被认为是古秽人聚居地。秽人属于青铜文化时期的东北亚系民族,后逐渐融入其他族群。

  2. 文化特征
    秽人早期可能以渔猎、采集为生,与中原文化存在交流。其名称最初为东夷人所建国家的国名,后演变为族称。


二、引申的道德评价含义

鄙俗之人
在文学或道德评价语境中,“秽人”可指品行低劣、庸俗之人。例如晋代葛洪《抱朴子·行品》批评“闻货殖而波扰者,秽人也”,即形容贪图财利、心性浮躁之辈。


使用注意

  1. 语境区分
    需根据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历史文献多指族群,文学或哲学文本则偏向道德批判。
  2. 现代用法
    该词已罕见于现代汉语,主要用于古代文献研究或历史讨论。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逸周书》、葛洪《抱朴子》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秽人的意思

「秽人」是指道德败坏或品行不端正的人。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思想和行为不正派的人。

拆分部首和笔画

「秽人」这个词包含两个部首,左边的是「禾」(表示植物)部首,右边的是「每」(表示每)部首。总共有8个笔画。

来源

「秽人」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七年》这本古籍中。在这本书中,它用来形容品德败坏的人。

繁体

「穢人」是「秽人」的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秽人」的字形稍有变化。它的古字形为「穢人」,在字的右边多了一个「礻」部,表示禽兽之所。这个字形强调了秽人的不端正行为。

例句

1. 这个人虽然表面上很和善,但实际上是个秽人。

2. 在社会道德观念淡化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秽人涌入了社会。

组词

- 秽事:指不体面或道德败坏的事件。 - 秽语:指脏话或粗俗的言辞。 - 秽行:指不正当或不合法的行为。

近义词

品行不端、邪恶、堕落、败坏

反义词

正人、良善、清白、正派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