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跕蹀的意思、跕蹀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跕蹀的解释

身上佩带的饰物。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火石帒》:“ 睿宗 朝,制武官五品已上,带七事跕蹀。注云:佩刀、刀子、磨石、契苾、真噦、厥针筒、火石帒。”参阅《旧唐书·舆服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跕蹀(dié dié)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叠音词,主要表示小步行走或徘徊的动作状态。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该词具有以下核心含义:

  1. 词义解析

    从字形构成看,"跕"与"蹀"均以"足"为部首,本义均与脚步动作相关。《说文解字》注"蹀"为"蹈也",而"跕"可通"踮",二字组合后强化了轻缓步态的特征。其核心语义指向小幅度、频率较高的连续踏步动作。

  2. 文献用例

    该词最早见于东汉典籍,《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仰视飞鸢跕跕堕水中",此处"跕跕"形容飞鸟盘旋欲坠的姿态,后引申为脚步迟疑。唐代李善注《文选·鲍照〈拟古〉》时引"跕蹀"描述女子纤足轻移之态。

  3. 语境应用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文学创作,如:"暮色中,老者在石板路上跕蹀良久,终是转身离去。"此处既表现步伐细碎,又暗含内心犹豫的深层语义。

  4. 近义辨析

    与"踟蹰""徘徊"等词相比,"跕蹀"更强调脚步本身的物理特征,而非单纯表现心理状态。《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将其与"蹀躞"列为互训词,但后者多指佩玉颤动而非步伐。

主要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跕蹀”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读音与基本释义

2.历史背景与文献依据

据清代学者俞樾的《茶香室三钞·火石帒》记载,唐代睿宗时期曾规定五品以上武官需佩戴“七事跕蹀”,包括佩刀、刀子、磨石等七种工具或饰物。这一制度在《旧唐书·舆服志》中也有相关记载,表明“跕蹀”与唐代官员服饰礼仪密切相关。

3.用法示例

4.现代使用与考据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极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由于文献记载有限,具体形制可能需结合考古发现进一步考证。

建议查阅《旧唐书·舆服志》或相关唐代服饰研究文献,以获取更权威的细节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白笔百凶宝相枝边橑比屋连甍避诣蹙促大敌当前打醮达善大油叠金黄叮泠东磕西撞端正月督学二戴丰肌秀骨改换门楣古籍滚雷海地黑不溜球虹气化成脚门静憩寖近僒束凯切空旨哙息焜焜袴衫流羡民权主义魔浆泥鰋欧共体配防贫窘倩代迁延顾望切齿轻黩全神贯注权现曲言人多手杂荣草软包装汝海石材手巾把树杈摅忠抬轿子统铺乌府无穷递缩等比数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