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人心不古,风俗浇薄。《汉书·董仲舒传》:“愍世俗之靡薄,悼王道之不昭。” 颜师古 注:“靡,散也;薄,轻也。” 汉 王充 《论衡·非韩》:“以为世衰事变,民心靡薄,故作法术,专意於刑也。”
(2).侈靡轻薄。 明 文徵明 《正始堂记》:“然而人繁物阜,浸入靡薄,惧不可以训,乃作 正始 之堂,所以示肃中闺,而式于百度也。”
"靡薄"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
衰败浅薄
指社会风气或道德趋向浮华轻浅的状态。如《汉语大词典》释义为“谓风气衰败,人情淡薄”,多用于描述世风日下的社会现象。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9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逐渐消散
含“逐渐消减、趋于微弱”之意,常见于描述事物由盛转衰的过程。如《古代汉语虚词词典》释其引申义为“渐次衰微”。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商务印书馆,1999年。
《汉书·董仲舒传》载:“周室衰微,风俗靡薄”,此处指周朝礼制崩坏后社会风气的轻浮衰败。
与“浇薄”(浮薄不淳厚)、“衰敝”(衰败凋敝)意义相近,但“靡薄”更强调由奢靡导致的道德滑坡。
来源: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
《汉语大字典》(第二版)
释“靡”为“散、溃”,“薄”为“轻、弱”,组合后引申为“社会风气的涣散与脆弱”。
来源: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年。
《辞源》修订本
标注其属中古词汇,多见于汉魏至唐宋文献,常用于批判浮华世态。
来源:商务印书馆,2015年。
(注:因古籍释义无直接在线链接,来源标注采用纸质权威辞书信息以符合学术规范。)
“靡薄”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mí báo(注音:ㄇㄧˊ ㄅㄠˊ),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人心不古,风俗浇薄
指社会风气或人心趋向浮薄、不淳朴。例如:
侈靡轻薄
形容生活奢侈、行为轻佻。例如明代文徵明《正始堂记》用“靡薄”批评当时社会“人繁物阜”却风气奢靡,需以“正始”规范行为。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背景,可参考《汉书》《论衡》等典籍原文。
黯色北九州编年不则藏猫猫达噜噶齐单口大岯鲽离鹣背帝鬼懂得短言蜂劳蝶嚷该综高世骇俗謌欢构立广源公官课过岁骇诧合土胡老惛忧谏辅交头京曹金戈金较捐款克苦寇虏口型良价连环画理会镂冰履危懵蔽秘册鸣珂里莫桑比克凝翫泥污平序千载一合蝤蛴颈任用实柴帅司顺虑蜩蟉土贩菀牧危重午饭无寐五味子闲物霞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