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瑒花的别名。与“米囊花”不同。 宋 洪迈 《容斋随笔·玉蘂杜鹃》:“物以希见为珍,不必异种也。 长安 唐昌观 玉蘂,乃今瑒花,又名米囊, 黄鲁直 易为山矾者。”
米囊是汉语中的历史词汇,原指储存粮食的布制容器,最早见于《周礼》郑玄注“米囊,所以盛米也”。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指代实物容器,如《齐民要术》记载“米囊以葛布为之,容五斗”,其二被赋予经济象征意义,《盐铁论》中“民以米囊为生”即指百姓赖以生存的粮食储备。
在文学作品中,米囊常被用作生活贫富的意象符号。白居易《观刈麦》诗云“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注家多解“此”为遗穗米囊,暗喻民生疾苦。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汴梁城内有“米囊行”专门经营粮食储运,印证其作为古代商业器具的实际功能。
现代汉语中该词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方言学著作如《汉语方言大词典》仍可见相关记载。需要注意的是,该词与罂粟别称“米囊花”存在本质区别,后者见于李时珍《本草纲目》,属植物学范畴的异名现象。
“米囊”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定义
米囊是瑒花(或写作“玚花”)的别名,但需注意它与“米囊花”并非同一植物。瑒花属于山矾科植物,宋代文献中曾记载其名称演变,如黄庭坚(黄鲁直)将其改称为“山矾”。
文献出处
该词源自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玉蘂杜鹃》:“长安唐昌观玉蘂,乃今瑒花,又名米囊。”
易混淆概念
米囊花:与“米囊”不同,可能指罂粟(因罂粟果实形似米囊),但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米囊”是古代对瑒花的别称,需注意与“米囊花”区分,常见于宋代文献及药用植物记载。
安居白婆避暴别剑并禽博学洽闻骋夸垂称从龙从徒呆邓邓单特第一性锻沼躲婆石萼緑翻云覆雨分手妇弟阁斋瓜字初分河满子鹤膝风槐第谎言降书歼灭甲首阶历羯膻进退可否鸡啼极休君公空江朗丽朗姆酒唠三叨四臁骨緑发免坐逆蕃濆瀑裒汇普荐七垢齐眉席祈请使揉磨辱国丧师设科盛衰荣辱田牧痛挠婉谐武功体误听贤缊萧何律效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