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对的禽鸟。多指鸳鸯。 宋 张先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词:“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元 吴景奎 《拟李长吉十二月乐辞·四月》:“并禽不受雕笼宿,背人飞向荷阴浴。”
"并禽"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词素拆分与古典文献用例两个维度解析:
一、词素解析 "并"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相从也",本义指并列、相随。《汉语大词典》收录其引申义项包含"合、聚合"(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版卷1,p.1023)。"禽"字甲骨文作捕鸟器之形,《尔雅·释鸟》定义为"二足而羽谓之禽",特指飞禽类生物(来源:中华书局《尔雅注疏》卷十)。
二、文献训诂 该词最早见于宋代词人张先《天仙子》名句"沙上并禽池上暝",此处"并禽"被《宋词鉴赏辞典》注解为"成双栖息的禽鸟,特指象征爱情的水鸟如鸳鸯"(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p.78)。明代《永乐大典·禽部》引《禽经》注:"禽之并者,谓匹鸟也,雌雄相守不离",强调其成双配对的生物特性(来源: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卷8652)。
三、语义流变 清代《佩文韵府》将"并禽"归入"双栖类"条目,释义扩展为"泛指所有成对活动的鸟类"。现代《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则标注该词为"文学意象词",多用于诗词创作中营造双宿双栖的意境(来源: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p.89)。
“并禽”是一个古典文学中常见的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并禽(拼音:bìng qín)指成对的禽鸟,多特指鸳鸯,常用于诗词中象征成双成对、相依相伴的意象。
文学出处
宋代张先《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中名句:“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描绘了黄昏时沙滩上成双禽鸟相依的景象。
元代吴景奎《拟李长吉十二月乐辞·四月》亦用“并禽不受雕笼宿”形容鸟类自由成对栖息。
词义延伸
“并禽”是古典诗词中的典型意象,通过成对禽鸟(尤其是鸳鸯)的描写,既表现自然场景,又隐喻情感状态。其结构为“並(并)+禽”,读音需注意“并”读作bìng而非bìng(现代常用音)。
奥远百尺白舫百工衙鞭杀闭关却扫并心宾席不足为怪灿灿蚕花骖鸾驭鹤参色出师存覆丹葵到公石道迹鵩入梗子官修郝蝉毫发丝粟鹤书红口白牙恍然若失隳亡胡搧讲拜疆徼戒除鸡飞蛋打橘颗考取阔达敛葬离鸿龙鬣龙瑙迷醉纳兰性德曲畅袡茵乳饧伤生盛怒手戳涮锅子耍钱驷騵酸辛夙智贪盗讨乖桃殳外丹腕阑鼃音闰位无头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