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徒的意思、从徒的详细解释
从徒的解释
(1).按徒刑处理。《周书·宣帝纪》:“见囚死罪竝降从流,流罪从徒,五岁刑已下悉皆原宥。”
(2).有徒众跟随着。 唐 韩愈 《进学解》:“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主张合纵者。《韩非子·存韩》:“夫 赵氏 聚士卒,养从徒,欲赘天下之兵。” 陈奇猷 集释:“从徒谓言合从之徒。”
词语分解
- 从的解释 从 (從) ó 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 采取,按照:从优。 跟随:愿从其后。 跟随的人:侍从。仆从。 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 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 次要的:主从。从犯。 宗族中次于
- 徒的解释 徒 ú 步行:徒步。徒涉。 空:徒手。 白白地:徒然。徒劳无益。 只;仅仅:家徒四壁。 从事学习的人:徒弟。徒工。学徒。师徒。 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信徒。教徒。党徒。 人(多指坏人):匪徒。暴
网络扩展解释
“从徒”是一个多义古汉语词汇,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分析,主要包含以下三种解释:
-
按徒刑处理
指古代司法中对犯罪行为的刑罚方式,即判处徒刑。例如《周书·宣帝纪》记载:“见囚死罪竝降从流,流罪从徒,五岁刑已下悉皆原宥。”。此义项在多个权威文献中出现,是法律术语中的常见用法。
-
有徒众跟随着
表示有人群或随从跟随。唐代韩愈《进学解》中描述:“乘马从徒,安坐而食”,即骑马出行时有人随从。此用法强调“徒”作为“众人”的引申义。
-
主张合纵者(特指政治背景)
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指战国时期主张合纵策略的人士。如《韩非子·存韩》提到:“赵氏聚士卒,养从徒”,这里的“从徒”即“合从(纵)之徒”。
补充说明:
- “徒”的本义为“步行”(《说文解字》),后衍生出“空”“众人”等含义,但“从徒”作为复合词已形成独立语义。
- 现代使用中,前两种含义更常见,第三种需结合特定历史背景理解。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周书》《韩非子》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二
徒(tú)这个词的意思:
徒有两个主要的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指“没有师傅的学徒”,在这个意义上它代表着一个年轻人在某个特定领域学习的过程。另一个意思是指“徒步行走”,用于形容一个人步行旅行或长途行走的情况。
拆分部首和笔画:
徒这个字是由彳(chì,又名亻)和彳(chì,又名止)两个部首组成的。彳表示“行走”,所以它旁边的彳部表示该字与行走、步行有关。笔画上,徒这个字总共有5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徒这个字源于古文字,最初是用图形来表示的,表示的是一个人行走时踏步的样子。在繁体字中,徒的字形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发生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徒的字形比较简单,只有三个笔画。它的字形与现代简化字基本相同,只是在一些细节上略有不同。
例句:
1. 他是一名徒,正希望能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那里学到更多东西。
2. 昨天我和朋友徒行了十公里,腿有点酸。
组词:
徒可以和其他字组合成各种不同的词,例如:徒步(túbù,步行的意思)、徒然(túrán,徒劳的意思)等。
近义词:
和徒相近义的词语有:学徒、徒弟等,这些词语都指的是学习或师徒关系。
反义词:
徒的反义词有徒学,徒行的反义词是乘车或乘坐等,它们意味着不是步行或徒步行走。
别人正在浏览...
碍事宝饵边才必然性与偶然性惨状草寝川人处高临深搥胸跌脚刺钉蹈仁洏洏二月方术士废饰凤舆风雨凄凄负恨富家翁格来刮刬怪嫌过得黑洞黄檀辉石绛帕籛铿碣磍激历稷穑厩肥絶远矿政老火冷峭连环马梨花鼓驴王慢朦腾米面弭佩木工剽奋贫耗峭峭殇子胜迹树耳四鉢肆迹缩瑟天锤提兵猬起鷄连诬洿闲暇时间箫笛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