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君公的意思、君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君公的解释

称诸侯。《书·说命中》:“明王奉若天道,建邦设都,树后王君公,承以大夫师长。” 孔颖达 疏:“君公,谓诸侯也。”《墨子·尚同中》:“夫建国设都,乃作后王君公。”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君公”的汉语词典释义

“君公”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见于古籍或特定语境。其含义需结合古代社会制度和称谓习惯来理解,主要有以下两层核心释义:

  1. 国君;诸侯:

    • 这是“君公”最核心的含义。其中“君”指最高统治者或一国之主,“公”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的第一等,也常用来尊称地位极高的人物。因此,“君公”连用,特指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即天子、帝王,或指称强大的诸侯国君。它体现了对统治者的尊崇和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 来源依据: 此释义主要依据《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源》(商务印书馆)等权威汉语工具书对“君”和“公”字条的释义及其在古代文献中作为复合词使用的考证。这些辞书广泛收录了古代经典(如《诗经》、《尚书》、《左传》等)中相关词汇的用例和解释。
  2. 对尊者、长者的敬称:

    • 在古代社会,“君”和“公”均可单独用作对他人的尊称,表示尊敬或礼貌。“君公”连用,同样可以作为一种非常恭敬的称谓,用于称呼地位尊贵、年高德劭或有威望的长者、上级或主人。这种用法强调了被称呼者的社会地位和受尊敬的程度。
    • 来源依据: 此释义同样基于《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对“君”、“公”作为尊称的详细解释,并结合了古代文献(如史书、笔记小说)中体现人际称谓的实例分析。这些工具书系统梳理了古代称谓词的演变和用法。

补充说明:

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君公”一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基本不再使用,属于历史词汇。它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文献、历史著作、古典文学赏析或特定仿古语境中。理解其含义对于阅读古籍、了解古代社会文化有重要意义。

释义来源参考(基于权威辞书):

网络扩展解释

“君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所演变,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词源构成
    “君公”由“君”和“公”两字组成:

    • 君:指君主、国家的统治者,或尊贵的人。
    • 公:原指官员或诸侯,后也用于尊称地位高的人。
      组合后,最初指代“君主与官员”,后引申为对尊贵者的泛称。
  2. 古代特指
    在《尚书》《墨子》等古籍中,“君公”特指诸侯。例如《书·说命中》提到“树后王君公”,孔颖达疏注为“诸侯”。


二、使用场景

  1. 历史语境
    多用于古代文献,如描述分封制度中的诸侯或高官。
  2. 现代用法
    可泛指有权势、地位显赫的人,或作为敬称(如“诸君公”)。

三、相关扩展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尚书·说命中》《墨子·尚同中》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八簋白鹤子白叟北林悲痛苯环并州刀宾婚钵钱操节驰走儋耳翁档案馆单裤殚智竭力道新喜弟昆犯冒怫恚祴夏弓招皓夜黄骢曲换算表化人宫回波麾军渐不可长浆汁假设髻根空亡夸美魁礨髡跣掠夺纍俘流充騄骊蒙葺男阴挠酒匿名书啪嗒跑酷契丹文迄功七陵起令随令起漫栖游去官让与赏官神迷意夺射伤酸痛天哟兔子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