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蒙鸠的意思、蒙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蒙鸠的解释

鸟名。即鹪鹩。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蒙鸠(亦作“鸴鸠”)是汉语古籍中对鹪鹩(Troglodytes troglodytes)的别称,属小型鸣禽,常见于古代文献中。其释义与文献引用如下:


一、基本释义

蒙鸠指鹪鹩科鸟类,体型纤小,体长约10厘米,以昆虫为食。其名源于筑巢习性:常以羽毛、草茎等编织精巧巢穴,悬挂于灌木或芦苇丛中,故又称“巧妇鸟”。《荀子·劝学》以“蒙鸠筑巢”喻根基不牢之害,成为经典典故。


二、古籍考据

  1. 《荀子·劝学》

    首载“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此段强调环境对生存的重要性,后世注家多据此释“蒙鸠”为鹪鹩。

  2. 《尔雅·释鸟》

    郭璞注:“鸴鸠,小鸠,即鹪鹩也。” 指出“鸴鸠”为蒙鸠异名,属鸠类小型种,实为鹪鹩。

  3. 《本草纲目》

    李时珍称:“鹪鹩……俗呼巧妇鸟,又名蒙鸠。” 明确蒙鸠即鹪鹩的民间别称,描述其“巢大如鸡卵,悬于枝叶间”。


三、命名溯源

“蒙”通“尨”(méng),意为“细小”;“鸠”为鸠科鸟类统称。“蒙鸠”即“小鸠”,因其体型远小于常见斑鸠得名。另说“蒙”表“覆盖”,暗喻其巢穴隐蔽特性。


四、文化意象

  1. 脆弱象征

    因《荀子》载其巢“系于苇苕”,成为根基不稳的典型意象,如《韩诗外传》引申为“君子慎所立”。

  2. 巧思代表

    巢穴结构精密,被赞为“巧妇”,常见于诗词,如陆游《秋兴》:“鹪鹩所愿一枝深。”


参考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蒙鸠”的解释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鸟类学定义

蒙鸠是鸠鸽科斑鸠属鸟类,学名Streptopelia turtur,又称“斑鸠”。其形态特征与斑鸠类似,常栖息于芦苇丛或灌木区域。古文中描述其筑巢特点为“以羽为巢,编之以发,系之苇苕”,但因芦苇脆弱,易受风力破坏,导致巢毁卵破。


二、古文中的寓意

  1. 荀子寓言
    出自《荀子·劝学》,通过蒙鸠筑巢的典故说明“环境的重要性”:即便巢穴编织精细,但因依托于脆弱的芦苇(“所系者然也”),最终难逃灾祸,比喻做事需根基稳固。

  2. 延伸成语含义
    部分资料提到“蒙鸠”被引申为“被人欺骗或蒙蔽”,但此用法较为少见,且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建议优先参考其原始生物学含义及古文寓意。


蒙鸠既是鸟类名称(斑鸠属),也是古文中的典型意象,常用于强调基础与依托的重要性。如需深入探究,可查阅《荀子》相关篇章或鸟类学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百二山河牓表搬唆碑材辨核标记标语比意惨懔徜恍称心春影恶诧额手相庆凡短飞遁鸣高剕辟封闭疗法伏枥钩裂候禽挥日阳戈讲唱解当铺旷达不羁楞家伙凉夜怜贫惜老流遁沦浃枚子黏餻拟制派数评点家碛路勤劝穷急齐趋并驾秋灰沙狐赡宏慎産试管婴儿矢量水隍食监碎身粉骨体化霆曦挺质提头儿偷闲躲静晚餐瓦斯谓语悟道无风三尺浪相近香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