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讼铃的意思、讼铃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讼铃的解释

旧时为了表示愿意听取人民的冤情,悬于官府大门外,让上诉者敲击的铃。 宋 强至 《送宣州太守沉司封》诗:“讼铃閒郡阁,吟笔动江楼。”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讼铃”是古代中国官府设置的一种特殊铃铛,主要用于民众鸣冤或申诉。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讼铃是旧时官府悬挂于大门外的铃铛,象征官府愿意听取百姓冤情。民众可通过敲击此铃提出诉讼或申诉,类似古代的“鸣冤鼓”。

  2. 历史背景与功能
    其作用类似于“登闻鼓”,为民众提供直接向官府陈情的渠道,常见于宋元时期。例如宋代诗人强至在《送宣州太守沉司封》中写道:“讼铃閒郡阁,吟笔动江楼”,侧面反映了讼铃在地方政务中的存在。

  3. 与现代概念的差异
    需注意,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误读为法庭庭审铃声,实为混淆概念。传统讼铃并非用于庭审秩序管理,而是官府受理冤案的象征性工具。

  4. 文化意义
    这一设置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虽实际执行效果因朝代而异,但作为司法象征被载入文献,成为研究古代司法制度的重要参考。

提示: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司法制度,可查阅《宋史·职官志》或《明会典》等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讼铃

讼铃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讼”和“铃”。

拆分部首和笔画

“讼”字的部首是言,它是一个汉字的左边部分,表示与言语相关的事物。它的拼音是“sòng”,由6个笔画构成。

“铃”字的部首是金,它是一个汉字的左边部分,表示与金属相关的事物。它的拼音是“líng”,由8个笔画构成。

来源

“讼铃”一词的来源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的记载。它描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因为狄方高声而与秦国进行争讼,于是齐国国君派出鲍叔牙带着犯人的民京姜破均,将他们“挂钟”塞在玉鉴中。

繁体

《讼铃》的繁体字为「訟鈴」。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讼」字的变体有讦讧、诤,它们都具有讼争争辩的意义。而「铃」字的变体有鸣、鈴,它们都表示一种发出声音的乐器。

例句

他们因为邻居的噪音引起了很多争议,终于使得家庭和睦的钟声变成了讼铃。

组词

讼案、讼诉、诉讼、铃声、响铃、钟声

近义词

争讼、争执、诉讼、纠纷、争议

反义词

和解、调解、和谐、和睦、协调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