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书函的草稿。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余外舅家收 柳公权 亲笔启草二纸,皆小楷,字仅盈分,而结体遒媚,意态舒远,有寻丈之势。”
“启草”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ǐ cǎo,其核心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所差异:
引申为“开始”之意(需谨慎参考)
部分现代资料(如)提到“启草”可引申为“启动、开端”,类似春天草木发芽的意象。但此用法缺乏古籍佐证,可能与现代语言演变或方言相关。
方言疑问(需进一步考证)
有用户提及四川方言中“启草了”的用法,但具体含义未明确,建议结合具体语境或询问当地使用者。
如需进一步探讨方言或引申用法,建议提供具体语境或参考地方文献。
《启草》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开始草拟或起初形成。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一种初始阶段的创作或者计划。
《启草》这个词可以拆分为“启”和“草”两个部分。其中,“启”的部首是“口”,共有5画;“草”的部首是“艹”,共有6画。
《启草》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和文学领域。它源自于《诗经·小雅·小戎》中的一句诗:“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启草。”这句诗中的“启草”用来形容一个草木刚刚破土而出,开始生长的阶段。
《启草》的繁体字为「啟草」。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有所不同。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古时候的「启」字由「口」和「走」组成,而「草」字由「艹」和「早」组成。
1. 这个项目还在启草阶段,我们需要更多时间来完善计划。
2. 这篇文章只是个启草,我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和改进。
启动、启示、启程、草稿、草率、草木、新生、初出
起步、开始、创世、开端
成熟、结束、终局、停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