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薛的意思、毛薛的详细解释
毛薛的解释
战国 时 赵 处士 毛公 与 薛公 的合称。 毛公 藏于博徒, 薛公 藏于卖浆家。 魏 公子 信陵君 客 赵 ,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后 秦 兵攻 魏 , 信陵君 不归,二人力劝其归救 魏国 ,终于大破 秦 军。事详《史记·魏公子列传》。后亦泛指有才能而受到器重的布衣之士。 唐 李白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却之武陵立马赠别》诗:“ 邯郸 能屈节,访博从 毛 薛 。” 清 陈维崧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词:“我詎不如 毛 薛 辈,君寧甘与 原 尝 亚?”
词语分解
- 毛的解释 毛 á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毛笔。羽毛。毛织品。毛骨悚然。轻于鸿毛。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毛之地。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毛了。 粗糙,没有加工的:毛布。毛估(粗略地估计)。毛坯。
- 薛的解释 薛 ē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滕县南。 古书上指一种蒿类植物。 姓。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毛薛"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词汇,而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的专有名词,特指战国时期魏国的两位著名隐士门客:毛公和薛公。
其详细释义如下:
-
本义与人物背景:
- 毛公:据《史记·魏公子列传》记载,毛公是赵国的一位贤士,藏身于赌徒之中。
- 薛公:同样记载于《史记·魏公子列传》,薛公是赵国的一位贤士,藏身于卖酒人家。
- 两人虽身处市井底层,但均以才智和德行闻名。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听闻其名,不惜屈尊降贵,亲自前往结交,将他们纳为门客,待为上宾。
-
典故与引申义:
- 毛公和薛公的故事主要体现了信陵君礼贤下士、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品格。后来,“毛薛”合称,便用来代指:
- 出身卑微但才能卓绝的贤士。
- 或泛指被有识之士(如明主)赏识和重用的杰出人才。
- 这个典故常被用来称颂当权者识才、爱才、用才的胸襟和眼光。
-
现代汉语中的使用:
- “毛薛”在现代汉语中极少作为独立词汇使用,主要出现在引用历史典故、谈论人才选拔或品评历史人物(尤其是信陵君)的语境中。
- 其核心含义固定,即指代毛公、薛公这两位历史人物及其所代表的出身寒微的贤才以及慧眼识珠的明主。
- 有时也会引申为对人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的象征。
权威性来源参考:
- 《史记·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这是关于毛公、薛公事迹最原始、最权威的记载。司马迁详细记述了信陵君如何礼遇这两位隐士。可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
- 历代注疏与类书:如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以及宋代《太平御览》等类书在相关条目下会引用和解释此典故。
- 权威汉语词典与辞书:虽然“毛薛”作为专名可能不单独设条,但在解释相关成语(如“毛薛之识”)或历史人物(如“信陵君”)时,大型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辞源》等会引用《史记》原文进行解释。例如,《汉语大词典》在“毛薛”词条下即引《史记》释义。
“毛薛”是毛公与薛公的合称,他们是战国时期被信陵君魏无忌赏识重用的两位出身市井的赵国贤士。该词源于《史记·魏公子列传》,后世主要用其典故代指出身低微的贤才或被明主识拔的杰出人才,并象征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的用人理念。其含义固定,使用场景多与历史典故或人才讨论相关。
网络扩展解释
“毛薛”一词主要有两重含义,需结合历史背景和成语演变来理解:
一、历史人物指代
-
人物身份
毛薛指战国时期赵国隐士毛公和薛公,两人分别藏身于赌徒和卖酒人家中,身份低微却才华出众。魏国信陵君在赵国流亡期间,主动折节与他们结交,二人后来力劝信陵君回国抗秦,助魏国大破秦军(典故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
引申意义
唐代后常用来代指出身卑微但受重用的贤士,如李白诗句“访博从毛薛”即表达对这类人才的推崇。
二、成语含义(存争议)
部分词典记载“毛薛”作为成语,表示“事物看似微小,实则蕴含重大价值”。其解释有两种说法:
- 拆分释义:“毛”指毛发,“薛”指麻雀,组合比喻小事物的大意义。
- 典故延伸:可能由毛公、薛公虽出身低微却影响历史的经历引申而来,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史籍。
使用注意
- 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通常指代毛公、薛公二人或贤士群体。
- 若作为成语使用,建议优先采用明确出处(如《史记》典故),拆分释义的起源尚存争议。
别人正在浏览...
拜纳拔宅上升本流冰雪严寒避年钵头不关风步伍常规武器陈遵辖穿绷川菜底极都司法执风木之思馆藏关役好嬉子挥金如土胡然迦楠姜太公疾书橘颗拒理鞫讯拘缨恳乞诳具馈路愧缩砺带龙楼凤阁龙须草逻兵马错慕顾拟人化牛刀割鸡遣官青抗先青云友擒拏旗繖曲钩三相四线制十二处爽籁私有主韬戈桃塞天清日白铁骢推诘望远镜娃娃亲吴余鲙下坡路夕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