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巡逻的士兵。 元 仇远 《元夕放夜》诗:“逻兵酣卧忘鐘韵,游子欢呼趁鼓声。” 清 方元鹍 《都门杂咏》:“堆子场坊设逻兵,齐呼夜栅止人行。”
“逻兵”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内容详细解释:
逻兵(拼音:luó bīng)指巡逻的士兵,即负责巡查警戒的军事人员。该词由“逻”(巡察)和“兵”(士兵)两字组成,强调其职能属性。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历史语境中,现代汉语较少使用,常见于诗词、史书或特定军事描述。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背景,可参考《元夕放夜》《都门杂咏》等原文。
逻兵是指在军队中从事侦察和巡逻任务的士兵。他们负责监视敌情、收集情报以及巡视己方阵地,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逻兵》的拆分部首为辶(辵)和兵,分别代表的是“走”的意象和“军队”的意思。根据拆分部首,笔画的顺序为辶(辵),兵,共计7画。
《逻兵》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定公十年》和《春秋繁露·逻辰》等文献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其繁体字为「邏兵」。
在古代汉字中,逻的字形是由辶(辵)和侶两个部分组成的,侶表示同伴、伙伴的意思。兵的字形与现代汉字相似,表示军队、战士的意思。
1. 逻兵在前沿哨所巡逻,确保边境的安全。
2. 他作为一名逻兵,经常需要深入敌后执行任务。
逻辑、逻辑性、逻辑学、兵士、兵力、兵营、兵器、兵戈、兵变、兵船
近义词:侦察兵、巡逻兵、哨兵
反义词:战士、后勤、指挥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