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遣官的意思、遣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遣官的解释

派遣官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遣使审恤之始》:“ 廖恭敏 为刑部左侍郎,以岁俭民贫,差官不无扰民,但令抚按及按察司,自清刑狱,其遣官俟丰年再议。”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遣官"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朝廷或上级派遣官员执行特定公务。具体解释如下:

  1. 字义拆解:

    • 遣: 意为派遣、差遣、委派。指上级指派某人去完成某项任务。
    • 官: 指官员、官吏,即担任国家或政府职务的人员。
    • 合义: 将官员派遣出去(执行任务)。
  2. 完整释义: "遣官"指的是中央政府或地方高级官府出于公务需要,正式委派官员前往某地处理特定事务的行为。这通常涉及代表朝廷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如巡视、调查、传达旨意、主持仪式、处理纠纷等。

  3. 使用场景(古汉语语境):

    • 外交事务: 如“遣官使辽”(派遣官员出使辽国)。
    • 地方巡查: 如“遣官巡抚”(派遣官员巡视地方,安抚百姓)。
    • 赈灾救济: 如“遣官赈灾”(派遣官员携带物资去灾区救济)。
    • 审理案件: 如“遣官按问”(派遣官员去调查审问案件)。
    • 主持典礼: 如“遣官祭陵”(派遣官员代表皇帝祭祀陵墓)。
    • 传达旨意: 如“遣官宣谕”(派遣官员去宣布皇帝的谕旨)。
    • 册封赏赐: 如“遣官册封”(派遣官员去进行册封仪式)。

“遣官”是一个具有明确行政指令色彩的动词性短语,专指古代政府体系中官方正式派遣官员外出执行公务的行为。它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下,通过委派官员来实现对地方或特定事务的管理与控制。

参考来源说明: 由于未能在本次搜索中直接检索到权威在线汉语词典(如《汉语大词典》、《辞海》网络版、台湾《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包含“遣官”词条的具体页面链接,故无法提供有效链接。本释义基于对“遣”、“官”二字在古汉语及历史文献中常用义的归纳总结,以及对“遣官”这一固定搭配在史书、典籍(如《二十四史》中常见用例)中实际运用语境的理解。如需最权威的释义,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纸质版或相关机构认可的权威古籍数据库。

网络扩展解释

“遣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派遣官员,主要用于描述朝廷或上级机构委派官吏执行特定任务的场景。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用法与文献例证

  1. 明代司法与行政
    明代文献中,“遣官”多用于司法审察或地方治理。例如:

    明沈德符《野获编》提到:“遣官俟丰年再议”,指刑部因灾年暂缓派遣官员审案,以减轻民扰。
    另《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记载朝廷“遣官致祭”,即委派官员主持祭祀仪式。

  2. 外交与边疆事务
    清代及以前,朝廷常“遣官”与边疆民族谈判或处理外交事务。例如:

    政府“派遣官员与印第安人再次谈判,达成新条约”(例证)。


三、近义词与语境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可查阅《明史》或相关司法档案。

别人正在浏览...

哀娱百货公司白茅奔电侧臣层峰长鉟朝隐池鱼堂燕雠疾串道出奴入主二辅风袂坟墓诰敕房根茇工尺过长荤羶谏説计出万死镜澈锦橐恐猲拉忽来祀乐观离鸾别鹤陵遟美善默道偏照贫况匹头洽比千丁欠条漆车侵怨起死人而肉白骨秋斋诠索群芳祛逐嬗递沈烽静柝识考竖拂水银灯属路死人抬秤炭田条三窝四铜板兔唇图回顽愚胁不沾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