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遣官的意思、遣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遣官的解释

派遣官员。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遣使审恤之始》:“ 廖恭敏 为刑部左侍郎,以岁俭民贫,差官不无扰民,但令抚按及按察司,自清刑狱,其遣官俟丰年再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遣官”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派遣官员,主要用于描述朝廷或上级机构委派官吏执行特定任务的场景。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历史用法与文献例证

  1. 明代司法与行政
    明代文献中,“遣官”多用于司法审察或地方治理。例如:

    明沈德符《野获编》提到:“遣官俟丰年再议”,指刑部因灾年暂缓派遣官员审案,以减轻民扰。
    另《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记载朝廷“遣官致祭”,即委派官员主持祭祀仪式。

  2. 外交与边疆事务
    清代及以前,朝廷常“遣官”与边疆民族谈判或处理外交事务。例如:

    政府“派遣官员与印第安人再次谈判,达成新条约”(例证)。


三、近义词与语境


四、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可查阅《明史》或相关司法档案。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遣官的意思

遣官(qiǎn guān)是指解除官职或调离官职,使其离开本职而去从事其他工作。这个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常用于官员被罢免或调职的情况。

拆分部首和笔画

遣官的部首是辵(chuò),辵是汉字中的一个偏旁部首,表示与行走有关的意义。遣官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遣官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官员的任职和调动都是由皇帝或上级官员来决定的。如果官员表现不佳或犯了错误,就可能被遣官罢职。

繁体

遣官的繁体写法为「遣官」,与简体字形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有所变化,但遣官这个词的基本形态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例句

1. 由于************的行为,他被遣官罢职。

2. 遣官的命令刚一下达,他就离开了原来的职位。

组词

1. 遣返:把人遣送回原来的地方。

2. 遣散:解散、驱散。

近义词

1. 辞官:主动辞去官职。

2. 罢官:被剥夺官职,失去官位。

反义词

1. 任官:被任命担任官职。

2. 拜官:官员拜见上级官员正式上任。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