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鼓的意思、夕鼓的详细解释
夕鼓的解释
傍晚报时的鼓声。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春郊纔烂熳,夕鼓已砰轰。”
词语分解
- 夕的解释 夕 ī 日落的时候:夕阳。夕照。朝(乷 )夕相处(?)。 泛指晚上:前夕。除夕。一夕谈。 旦朝 笔画数:; 部首:夕; 笔顺编号:
- 鼓的解释 鼓 ǔ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鼓乐(?)。鼓角(僶 )。大鼓。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耳鼓。石鼓。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鼓吹。鼓噪。 发动,使振作起来: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 高
专业解析
夕鼓是汉语中的古语词汇,字面指“傍晚时分的鼓声”,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阐释:
一、字义解析
二、历史制度背景
唐代实行“晨钟暮鼓”制度,夕鼓为都城管理的重要信号:
- 报时功能:每日黄昏(约19时),城门、宫门击鼓示警,如《新唐书·百官志》载“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
- 宵禁标志:鼓声后实行夜禁,居民不得坊外行走,违者称“犯夜”,见《唐律疏议》卷二十六。
三、文学意象与延伸
在诗词中,“夕鼓”常承载时空意境:
- 时间流逝:白居易《城上》“城上冬冬鼓,朝衙复晚衙”,以鼓声喻昼夜更迭。
- 孤寂象征:李商隐《曲池》“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夕鼓暗含离别愁绪。
- 城市记忆:宋代延续唐制,《东京梦华录》载汴京“每日交五更……即诸门启关放人,至晓即闭门”,夕鼓成为古代都市生活的文化符号。
权威参考来源
-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
- 《周礼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 欧阳修《新唐书·百官志》(中华书局,1975年)
- 长孙无忌《唐律疏议》(法律出版社,1999年)
-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
- 李商隐《玉溪生诗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笺注》(中华书局,2006年)
网络扩展解释
“夕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夕鼓”指傍晚报时的鼓声,源自古代城市中通过击鼓传递时间的习俗。其中“夕”指日落时分,“鼓”则指击鼓的动作或鼓声本身。
二、详细解析
-
时间象征
古代城市(如唐代长安)通过晨钟暮鼓报时,夕鼓即傍晚的鼓声,标志着白昼结束、夜晚来临。例如唐代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中写道:“春郊纔烂熳,夕鼓已砰轰”,通过鼓声与自然景象的对比,突出时间流逝。
-
引申含义
部分资料提到“夕鼓”可比喻事情进入尾声或阶段即将结束,例如用“夕鼓已鸣”形容期限临近。但此用法多见于现代引申,需结合语境判断。
三、相关扩展
- 文学应用:古诗词中常以“夕鼓”营造苍茫或萧瑟的意境,如“夕鼓已砰轰”通过声音强化时间推移感。
- 历史背景:唐代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傍晚鼓声后禁止出行,因此“夕鼓”也隐含秩序与约束的意味。
四、参考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鹰宝曜剗期嗔咽醇学蛋户打漩子滴滴邓邓断头顿豁風長氛霾分茅赐土浮槎钢包岗口儿甜干笑箇样工师鬼入浩漫后阵歡爱幻相佳谶假形揭疮疤解意究论均衡旷夷枯蔓旅主马百鹩暖律驽羸清怀琼宫穷薮期制荣升如梦初觉汝器神谋十哲寿筵双曜束载私雠锼镂所处堂布贪求无厌桃棘温寻诬谗诬词瞎掰象筹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