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问。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五:“ 行廉 不知,乃进状问,奉敕推詰极急。”《旧唐书·酷吏传下·吉温》:“时 萧炅 为 河南 尹, 河南府 有事,京臺差 温 推詰,事连 炅 ,坚执不捨。” 宋 沉括 《梦溪笔谈·神奇》:“召本观主首,推詰其详。”
“推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综合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可总结如下:
核心含义
推诘主要指审问或详细盘问,常用于古代司法或官方调查场景。例如《旧唐书》中记载的“京臺差温推詰”即指通过审问追查案件细节。
词源与结构
部分网页(如)将其解释为“互相质问的争论”,可能与“诘问”“推诿”等词混淆,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建议优先采用“审问”这一传统释义,尤其在涉及古籍时。
如需进一步分析具体文献中的用法,可提供上下文以便更精准解读。
推诘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含义是推测和诘问。这个词常常用来形容人们根据观察与判断来思考和询问。推诘用于表达对某个问题或情况的推理和质疑。
推诘的第一个字“推”由手部和隹部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手,拼音为shǒu,表示与手有关。推的总共8个笔画。
推诘的第二个字“诘”由言部和合部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言,拼音为yán,表示与语言有关。诘的总共7个笔画。
推诘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卫风·硕人》篇,提到“推诘君子,言不获两全”,意思是说推测和质问不是君子的做法。在古代,推诘一词用于道德和行为等方面的评论。
推诘的繁体汉字为「推詰」。
在古代,推和诘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推的古代写法为「揥」,诘的古代写法为「詰」。
1. 他推诘了这个问题,最后得出了一个有趣的结论。
2. 老师推诘孩子们的说法,帮助他们思考问题。
推测、诘问、推理、质疑
推测、揣摩、猜测
确认、验证、证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