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脉礼”。诊费的敬称。 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四:“我生平替人诊病,除掉在学校时的实习之外,就只有这一次。但也没有处方,没有受甚么脉礼,只是为相熟的人尽尽心而已。” 巴金 《春》十一:“ 淑华 已经封好了脉礼,看见医生出去,连忙把它交给 绮霞 ,低声催促道:‘快,快送去。’”
“脉礼”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需结合权威资料综合分析:
指中医诊病的诊断费,属于对医疗费用的敬称。该词由“脉”(诊脉)和“礼”(礼节性表达)组合而成,体现了传统中医文化中对医者劳动的尊重。
部分资料(如)将其解释为“按礼仪行事”,但该释义未见于权威典籍。可能因“礼”字多义性导致的误解,建议以《汉典》等工具书释义为准。
郭沫若在《创造十年续篇》中提到未收脉礼的诊疗经历,巴金《春》具体描写了脉礼的交付场景,均佐证其作为诊费敬称的用法。
若需了解其他可能释义,建议核查具体语境。医学史相关文献中该词出现频率较高,可优先参考专业辞书。
脉礼(mài lǐ)是一个汉字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脉 (mài) 和 礼 (lǐ)。脉指人体的脉搏和经络,礼指礼仪、仪式和规范。因此,脉礼的意思是指根据脉搏和经络来判断疾病,以及对应的治疗方法和仪式。
脉的部首是⺦,总共有9画;礼的部首是示,总共有5画。
脉礼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它的繁体字是脈禮。
在古代,脉礼的写法略有不同。脉的古汉字写法是脈,由三个部分组成:卄、网、两点;而礼的古汉字写法是禮,由两个部分组成:示、冖。古时候的写法与现代写法相比有一些细微差别。
1. 中医重视脉礼,通过观察脉搏和经络来诊断疾病。
2. 按照传统脉礼,治疗疾病不仅需要药物,还需要进行相应的仪式和规范。
组词:脉象、脉诊、脉理、脉络。
近义词:脉学、脉诀。
反义词:非礼、无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