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示的意思、见示的详细解释
见示的解释
给我看;告诉我。 唐 杜甫 《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诗:“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悽惻。”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 沉椒园 先生为鰲峯书院山长时,见示 高邑 赵忠毅公 旧砚。”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因思文学社内,或存有他的通信处,可否乞先生便中一查,见示?”
显示。《韩非子·喻老》:“ 庄王 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
词语分解
- 见的解释 见 (見) à 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会晤:会见。接见。 对事物观
- 示的解释 示 ì 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示警。示范。示弱。示威。示众。示意。告示。指示。请示。 对来信的敬称:赐示。 笔画数:; 部首:示;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见示”是汉语中的文言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和用法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核心含义
-
“给我看;展示给我”
例如杜甫《殿中杨监见示张旭草书图》中“及兹烦见示,满目一悽惻”,意为杨监将张旭的草书作品展示给杜甫看。
-
“告诉我;请指教”
多用于谦辞,如鲁迅书信中“可否乞先生便中一查,见示?”意为请求对方告知信息。
结构与用法
- 构词解析:由“见”(表示他人动作对自己施加)和“示”(展示、告知)组成,整体表示“展示/告知我”。
- 现代场景:多用于书面或正式场合,如学术讨论、书信往来中表达谦逊请求,例如“望先生见示高见”。
出处与例句
- 《韩非子·喻老》:“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此处“见示”意为“过早显示(意图)”。
- 清代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沉椒园见示赵忠毅公旧砚”,指展示砚台。
近义词
- 指教、赐教:侧重请求对方给予意见(如“请见示方案”≈“请赐教方案”)。
注意
该词在现代口语中几乎不用,常见于古籍、仿古文体或特定书面语境,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展示”或“告知”的具体含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见示(jìan shì)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见”(jiàn),是一个独体字,意为看见、观察、见到等。第二个部分是“示”(shì),也是一个独立的字,意为显露、表现、展示等。
《见示》这个词来源于汉语,是由“见”和“示”两个字组成的。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是「見示」。这个词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意思并未改变。
以下是一些与“见示”相关的例句:
1. 他的行为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见示。
2. 领导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见示。
与“见示”相关的组词包括:示范、示威、见证、指示等。
与“见示”近义词有:示意、展示、展现等。这些词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与“见示”互换使用,但有一些细微的区别。
与“见示”反义词有:隐藏、保密、隐匿等。这些词与“见示”正好相反,暗示着不显露或不表现的意思。
在文章中使用h标签和p标签,来进行段落的分段和内容的排版:
见示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见示是由两个部首组成,见字的部首是见,示字的部首是示。见字的笔画数为 7,示字的笔画数为 5。
见示的来源和繁体写法
见示这个词源于汉语,其中的见字和示字的写法在繁体字中为「見示」。
见示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见示这个词在古代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整体意思并未改变。
见示的例句
1. 他的行为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见示。
2. 领导发表了一篇重要讲话,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见示。
组词
示范、示威、见证、指示。
近义词
示意、展示、展现。
反义词
隐藏、保密、隐匿。
以上是关于见示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相关信息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