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枉桡的意思、枉桡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枉桡的解释

亦作“ 枉挠 ”。1.违法曲断,偏私下公,使有理不申。《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斩杀必当,毋或枉橈。” 孔颖达 疏:“枉谓违法曲断,橈谓有理不申,应重乃轻,应轻更重。” 宋 王禹偁 《送牛冕序》:“君尝倅二郡,牧一州,所在称理,有 龚 黄 之政焉。又尝佐秋官,详庶狱,事无枉挠,有 于张 之风焉。” 章炳麟 《代议然否论》:“司法枉橈,其长得治之。长不治,民得请於学官,集法学者共治之,所以牵独断也。”

(2).曲弱;弯曲。《淮南子·修务训》:“琴或拨剌枉橈。” 高诱 注:“枉橈,曲弱。”

(3).指曲弱之木。《文子·自然》:“故海不让水潦,以成其大;山林不让枉橈,以成其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枉桡(wǎng ráo)是汉语中具有特定法律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一、基本释义 指司法过程中违背法理、曲解法条的审判行为,表示因私情或利益干扰而作出不公正裁决。该词由"枉"(弯曲、不正)与"桡"(屈服、弯曲)两个语素构成,通过并列构词法形成"违法曲断"的核心语义。

二、源流考释 最早见于《礼记·月令》"毋枉桡"的司法禁令,郑玄注"枉桡,谓违法曲断",强调司法公正原则。在《唐律疏议》中发展为"官司出入人罪"的具体罪名,特指官吏故意增减犯罪情节的渎职行为。

三、法律语境 特指古代司法官吏三类违法行为:

  1. 故纵:故意减轻犯罪事实
  2. 故入:故意加重犯罪情节
  3. 故违:公然违背律令规定 (据《大清律例·刑律》释义)

四、语用分析 现代汉语中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和司法伦理讨论,常与"徇私枉法""舞文弄法"构成近义关系。《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标注为书面语体,属司法专业术语范畴。

五、近反词系 近义词:枉法、曲断、舞弊 反义词:秉公、持正、执法如山

网络扩展解释

“枉桡”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wǎng ráo(或作“枉挠”),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解析:

1.违法曲断,偏私不公

指司法或裁决过程中违背法律、偏袒不公,使有理者无法伸张正义。
例证:


2.曲弱、弯曲

形容物体形态弯曲柔弱,或比喻事物不刚直。
例证:


3.指曲弱之木

引申为弯曲的木材,象征柔弱或非栋梁之材。
例证:


“枉桡”兼具抽象与具象含义,既用于批判司法不公,也描述物理形态的弯曲,并引申为对柔弱事物的指代。其用法多见于古籍,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如需更详细例证,可参考《礼记》《淮南子》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拜兴边计秉意必也正名残梦雠勘茨藿鞑鞑里丹慊都台蠹弊法算分削赶斋告馨公寓光演孤魂纸国家公务员韩流酣乱滑刺溜欢欣欢呀汇聚简力角犀咭叮精进荆鸠京债进阶钜万诳上烂额焦头累碁两辞连篇累册零涕路南石林耐笃萍流抢风汽车渡船砌词捏控齐盟清静寡欲阙然授业书几殊廷赎庸天香頽势委蛇文据綫道险陆小廉邪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