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倮葬的意思、倮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倮葬的解释

指不用衣衾棺椁而葬。 汉 刘向 《说苑·反质》:“ 杨王孙 病且死,令其子曰:‘我死,欲倮葬以反吾真,必无易吾意。’”《新唐书·傅弈传》:“﹝ 傅弈 ﹞遗言戒子:‘《六经》名教言,若可习也;妖胡之法,慎勿为。吾死当倮葬。’”参见“ 臝葬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倮葬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文献与字义进行考释:

  1. 字义解析:

    • 倮 (luǒ):通“裸”,本义指赤身露体、无遮盖。《说文解字》释“倮”为“袒也”,即裸露身体之意。此字在古籍中常用来形容人或物无衣物、装饰覆盖的状态。
    • 葬 (zàng):指掩埋死者遗体的行为或仪式,即安葬、埋葬。
  2. 词义解释:

    • 综合“倮”与“葬”的含义,“倮葬”指一种不使用棺椁、衣衾(殓衣和被子)等葬具,直接将死者裸露或简单包裹后埋葬的丧葬方式。它描述的是一种极为原始、简陋的葬法,通常与特定的历史阶段、文化习俗或极端贫困状况相关。
    • 这种葬式反映了古代某些地区或特定情境下(如极度贫苦、战乱或某些部族习俗)的丧葬实践,与后来发展起来的土葬(使用棺椁)、火葬、水葬等更为复杂的葬俗形成对比。
  3. 文献与文化背景:

    • “倮葬”的概念在古代文献中虽不常见直接对应的词条,但其描述的葬俗在记述古代风俗或批评厚葬的篇章中有所体现。例如,《墨子·节葬下》批判当时王公贵族的厚葬风气时,提及古代圣王(如尧、舜、禹)的丧葬极为简朴(“衣衾三领,桐棺三寸”),虽未直接用“倮葬”一词,但描述了接近薄葬甚至无葬具的状态,可视为对简陋葬俗的记载。这反映了先秦时期对葬俗简朴的推崇和对过度丧葬的反思。
    • 在文化人类学和考古学研究中,“倮葬”可归类为一种原始葬式,可能存在于史前时期或某些社会发展阶段较低的族群中。它体现了人类早期处理遗体的方式之一。

“倮葬”指不使用棺椁、衣衾等葬具,将死者裸露或简单包裹后直接埋葬的原始、简陋葬法。其核心在于“裸(无覆盖物)而葬之”,反映了特定历史、文化或经济条件下的丧葬习俗。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词语“倮葬”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信息

二、词义解析
“倮葬”指不穿戴衣衾、不使用棺椁的丧葬方式,强调以最简朴的形式安葬遗体。该词源于中国古代丧葬观念,主张返璞归真,反对厚葬。例如《说苑·反质》记载,杨王孙临终要求“倮葬以反吾真”。

三、文化背景与用例

  1. 历史文献:
    • 汉代刘向《说苑》提到杨王孙的倮葬主张,认为过度殓葬会阻碍尸体回归自然。
    • 《新唐书》记载唐代傅弈临终亦要求倮葬,并批判佛教丧仪,强调“六经”教化。
  2. 思想内涵:体现道家“返真”思想,反对铺张浪费的丧葬习俗。

四、相关组词与翻译

提示:该词多见于古籍,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相关讨论多聚焦于古代丧葬文化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百数别拗碧桐杯哺时不义参稽侧臣长至乘坎传衍翠绿存眷打换丹屏动蛮惇笃飞走甘汞鬼目草觚竹坏根花九锡黄茂监犯家宰桀儁解了金断觿决井市救度寄信沮异考盘旷望兰芷亮油油离婚灵椿历日旷久排山评级七楞八瓣清要秦晋鳅鱽群众软堰勝跡市德市梢头手巾把缞粗説话中间孰若挑招韦娘乡亲里道祥穟消废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