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圣道的意思、圣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圣道的解释

(1).圣人之道。也特指 孔子 之道。《庄子·天道》:“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汉 扬雄 《法言·问明》:“甚矣,圣道无益於庸也。”《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自 秦 世,不师圣道,私以御职,姦以待下。” 唐 韩愈 《请复国子监生徒状》:“今圣道大明,儒风復振,恐须革正,以赞鸿猷。”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见圣道之全者惟 颜子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出世的时候是 清 朝末年, 孔夫子 已经有了‘ 大成至圣文宣王 ’这一个阔得可怕的头衔,不消说,正是圣道支配了全国的时代。”

(2).佛教谓出离生死烦恼之道。即“四圣諦”与“八正道”的合称。《成实论·四无畏品》:“谓修圣道不能尽结,既不尽结,何能离苦?” 唐 道绰 《安乐集》卷上:“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圣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谓圣道,二谓往生浄土。” 宋 陆游 《自警》诗:“圣道功殊浅,尘缘习未除。”参见“ 八正道 ”。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圣道”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主要可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一、儒家思想中的圣道 指圣人之道,尤其特指孔子所倡导的伦理体系。其核心包含“仁”“礼”等思想,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秩序的结合。例如《庄子·天道》提到“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即圣道推行能使天下归服。汉唐时期,这一概念被扬雄、韩愈等学者推崇,认为圣道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二、佛教术语中的圣道 佛教将“圣道”定义为解脱生死烦恼的修行方法,即“四圣谛”(苦、集、灭、道)与“八正道”(正见、正思维等)的合称。如《成实论》提到“修圣道不能尽结,何能离苦”,说明通过实践圣道可断除烦恼。

补充说明:

  1. 与“霸道”对比:儒家圣道主张以德治国,而霸道强调武力统治(如《法言·问明》批判秦朝“不师圣道”)。
  2. 历史演变:唐代韩愈提出“圣道大明,儒风復振”,推动圣道成为儒学复兴的核心概念。

以上内容综合了儒家经典、佛教典籍及历代学者的阐释,具体可参考《庄子》《三国志》等文献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圣道的意思

《圣道》一词指的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准则和伦理准则,是指引人们行为和生活的最高原则。它象征着人类顺应自然规律和道德伦理标准的正确行为方式。

拆分部首和笔画

《圣道》的部首为「圣」,拆分后为「囗」和「圣」。它的总笔画数为9。

来源与繁体

《圣道》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教诲与著述中,对于道德伦理的讨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在繁体中,「圣道」可写作「聖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圣道」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可以用「聖道」来代表「圣道」,这种写法在古代文献中也非常常见。

例句

1. 学习和遵循圣道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2. 他一直追求着圣道上的完美。

3. 古代先贤们通过研究圣道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思想。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组词:崇圣(崇尚圣道)、圣人(拥有圣道的人)、圣洁(道德崇高)、道德(道义准则)。

近义词:至善、道义、真理。

反义词:邪恶、道痕、非道。

别人正在浏览...

挨剋案犯丙种球蛋白嘲谤车旅费乘机打刼叱咀揣骨听声担雪塞井雕砌顶凶地子斗折蛇行督厉笃耨方便门方解石方圆发噱愤然哈巴侯甸浣花溪舰艇骄侮胫胫警炼郡界刻竭扣合宽厚愧让哭诉厉风轹釜待炊灵音马秋母姊妹匿名书坯陶铺腾撽遂穷已秋尝秋至权势軥録商霖苔锦天罡同然偷嘴弯脖子五苍吴戈瑕玷遐籍相贸狭乡熙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