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残夷的意思、残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残夷的解释

犹残杀。 晋 袁宏 《后汉纪·质帝纪》:“ 九江 、 广陵 二郡俱罹寇害,残夷最甚。”《后汉书·仲长统传》:“ 汉 二百年而遭 王莽 之乱,计其残夷灭亡之数,又復倍乎 秦 项 矣。” 唐 吴筠 《览古》诗:“姦邪起狡猾,骨肉相残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残夷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残”与“夷”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向杀戮破坏后的惨状或劫后幸存的残余者。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的详细解释:


一、核心释义

  1. 杀戮与毁灭

    指战争或暴力造成的屠杀与破坏。《汉语大词典》释为“杀戮”或“摧毁”,强调暴力导致的惨烈后果。例如古籍中描述战乱后“城郭残夷”,指城市遭受毁坏后的荒凉景象。

  2. 劫后余存者

    引申指灾难中幸存的人或物。《辞源》注解为“残余”,如“百姓残夷”即战火后幸存的民众。此义项突显灾难后的生命或事物留存状态。


二、语素解析


三、典籍用例

  1. 《后汉书·袁绍传》:

    “放兵钞略,屠戮城邑……百姓残夷。” 此例指百姓遭屠戮后的幸存者。

  2. 《三国志·魏书》:

    “锋刃所加,流血漂橹;原野萧条,白骨盈积。” 虽未直用“残夷”,但场景与之高度契合。


四、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属书面语,多见于历史文献、战争史研究或文学性描述中,如:

“历经战火残夷的古村落,仅剩断壁残垣。”

现代汉语更常用“残存”“废墟”等替代,但“残夷”仍用于强调历史沧桑感。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4.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网络扩展解释

“残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存在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解释:

1.指战乱后残存的人民

根据,该词基本含义为“战争或灾难后残存下来的人民”,强调战乱对社会的破坏。例如,在描述历史事件时,可用以表达幸存者群体的艰难处境,如“九江、广陵二郡残夷最甚”(《后汉纪》)。

2.指残杀、杀戮的行为

和引用了古籍中的用法,如晋代袁宏《后汉纪》和唐代吴筠诗句“骨肉相残夷”,均将“残夷”解释为“残杀”。这一含义更侧重于暴力行为本身,常见于历史文献或诗歌中。

使用注意:

建议结合具体文献或语境进一步分析其含义。

别人正在浏览...

比画冰解不廉长毂掣板笞斗待毙登阼彫薄递申斗喋洱河方家红焚池逢长蜂营蚁队浮丽光地广莫孤虚害疼好心横戟华屋山丘毁眦将明交手仗解聘就上口蜜腹剑懒拙腊序厘理灵影路傍儿论平駡喝芼羹门征麪坊偶成旁福潜水员乞留恶滥倾亏赇讬三要撒手锏沙狐山冢刹刹申购使民使气殊列説古所向克捷田桑推翻相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