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緑幺的意思、緑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緑幺的解释

亦作“绿腰”。 唐 代乐曲名。 贞元 时乐工进曲, 德宗 令录出要者,故称“录要”,后转呼“绿腰”,或作“六幺”。见 唐 段安节 《琵琶录》、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三。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復挑,初为《霓裳》《緑腰》。”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之四:“夜深灯火樊楼上,偷听 红儿 谱《緑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緑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字形、历史语义及文化引申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形结构与本义


二、历史语义与文献用例

  1. 丝弦代称:

    古代琴瑟、琵琶等乐器的细弦常以绿色丝线制成,故称“緑幺”。如唐代李贺《秦王饮酒》诗:“花楼玉凤声娇狞,海绡红文香浅清,黄娥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青琴醉眼泪泓泓。”中“青琴”或暗指绿弦乐器(学界有“青琴即绿绮琴”之说)。此用法突显乐器部件的材质与视觉特征。来源参考:《全唐诗》笺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

  2. 戏曲术语:

    在传统戏曲(如昆曲、京剧)中,“幺”指曲牌或板式的细小分段,“緑幺”可特指旋律轻快、节奏细密的绿色衣饰角色(如花旦、贴旦)的专属曲调,体现角色与音乐的关联性。来源参考:《中国戏曲志》。


三、文化引申与象征


“緑幺”一词融合了器物指代(丝弦)、艺术符号(戏曲)与自然意象,其核心语义围绕“绿色”“细小”展开,在历史演进中逐渐承载文化审美与哲学意蕴,成为汉语中兼具具象与抽象特质的独特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

“緑幺”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具体分析:

一、作为唐代乐曲名称

  1. 来源与演变
    该词最早指唐代乐曲名,原称“录要”(记录乐曲要点),后因音转演变为“绿腰”“六幺”等名称。贞元年间乐工进献乐曲,唐德宗命人摘录精华部分,故得此名(见《琵琶录》《碧鸡漫志》)。

  2. 文学引用
    白居易《琵琶行》中“初为《霓裳》后《緑腰》”,以及近代古直诗句“偷听红儿谱《緑幺》”均提及此曲,说明其文化影响。

二、作为成语的比喻义(需谨慎参考)

部分资料提出其引申为成语,含义为“事物初生时的娇嫩脆弱状态”,其中:

总结建议

若涉及文学、历史领域,应优先采用“唐代乐曲”释义;若需使用比喻义,建议进一步考证权威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搬逗变徵不动声色材朴超群轶类差牙撑得慌陈祖德大阿福道尹得婿如龙佃租豆酒断简遗编祋殳趸舩扶杖鹤林寺恨怪横行将化国花样经昏髦剑履上殿叫咷饥惫界部接站搢本溃溢琅霜梁鸿淩波仙子路滨眊聩梦月庙像灭沉冥幻醲粹牌记攀践偏执性人格剽窃浦漊前途未卜奇拔扇席温枕试巴双眸套管天凝地闭童颜鹤发万分之一文葆瓮下文圃乌爱五兵佩巫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