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庙像的意思、庙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庙像的解释

亦作“ 庙象 ”。庙中神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子安 仰澄芬於万古,讚清徽於庙像。”《宋书·礼志四》:“﹝ 诸葛亮 ﹞德范遐邇,勋盖季世……庙象闕而莫立,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庙像不始于佛家》:“ 文翁 守 蜀 ,造讲堂作石室……中有 孔子 坐像,其坐歛蹠向后屈膝,当前七十二弟子侍于两旁,此后世庙像之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庙像是汉语中由"庙"与"像"构成的复合词,特指供奉于寺庙等宗教场所的造像。该词最早见于《汉语大词典》"庙"字条目,指代宗教建筑中塑造的神佛形象。《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将其定义为"庙宇中供奉的神佛塑像",强调其宗教祭祀功能。

从构词法分析:"庙"本义为宗庙,《说文解字》释为"尊先祖皃(貌)",后延伸指供奉神佛的建筑物;"像"在《康熙字典》中训为"形象也",特指人工塑造的立体造型。二字组合后,完整表达了"宗教建筑内具象化神灵"的核心含义。

在文化内涵层面,庙像承载着三重功能价值:①宗教象征功能,如佛教寺庙的释迦牟尼像、道教宫观的元始天尊像;②艺术审美功能,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平遥双林寺彩塑均为典型代表;③历史载体功能,通过不同时期的造像风格可追溯宗教艺术发展脉络,如北魏秀骨清像与唐代丰腴造像的演变轨迹。

该词常见于宗教考古、艺术史研究等专业领域,《中国宗教美术史》(江西美术出版社)等多部学术著作均将其作为专业术语使用。在日常语境中,多用于描述特定宗教场所的核心供奉对象,例如:"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庙像,展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巅峰成就。"

网络扩展解释

“庙像”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miào xiàng,其核心含义指庙宇中供奉的神像或人物塑像。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由“庙”(供奉神佛或历史人物的建筑)与“像”(塑像、雕像)组合而成,特指庙内用于祭祀或纪念的造像,如佛像、圣贤像等。

  2. 历史用例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穀水》提到“赞清徽于庙像”,表明早期庙像用于颂扬人物功德。
    • 《宋书·礼志四》记载诸葛亮庙像未立时,百姓自发野祀,反映庙像在古代祭祀文化中的重要性。

二、延伸背景

  1. 起源争议
    清代袁枚《随园随笔》认为,庙像传统可能早于佛教传入中国。例如,汉代文翁在蜀地建讲堂时已塑孔子像,两侧列七十二弟子,被视为庙像雏形。

  2. 文化功能
    庙像不仅是宗教符号,也承载历史记忆。例如,名人庙像(如孔庙)兼具纪念与教化意义,而民间庙像(如土地庙)则体现地域信仰。


三、相关文献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5、6中提及的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暴君悲悸杯酒才品惩戒程姬之疾臣朔除改出门翠巘盗啼低产洞霄动跃垛积鰐蜥法信鸹鹿关头孤国孤介堠子寰埏嚾噪花星姣贵娇语镌损兰亭春嫪毐雷峯塔两龙炼金客廪赡流风余俗狸藻陆机莼轮圈闾中卖嚷儿瞒然冒制腼面暮冬捏告农力軿辎评詙瓶罍之耻乾图说千说万餹餭腾云忘战者危万岁爷桅灯蚊子树吴大皇帝先事新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