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祋殳的意思、祋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祋殳的解释

古代杖属兵器。祋与殳同类,有棱而无刃。《后汉书·马融传》:“祋殳狂击,头陷颅碎。” 李贤 注:“祋,亦殳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祋殳是由“祋”与“殳”组成的复合词,二者均指古代兵器,属于叠义复词结构。根据《汉语大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的释义:

祋: 原指古代长柄兵器,形制与殳相似。《说文解字》记载:“祋,殳也。”例如《诗经·曹风·候人》有“何戈与祋”之句,汉代郑玄注疏称其“状如杖,长丈二而无刃”。汉代以后,祋逐渐演变为仪仗用具,如《后汉书》记载的“执金吾车驾出,祋殳前驱”,表明其礼仪功能。

殳: 为古代五兵(戈、殳、戟、酋矛、夷矛)之一,属于撞击类武器。《周礼·夏官·司兵》记载其以竹木制成,长一丈二尺,顶端有八棱金属头,无锋刃,主要用于车战中的击打。考古发现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殳,实物长度约3米,印证了文献记载。

祋殳的复合含义: 两字连用强化了“仪仗兵器”的语义。例如《汉书·韩延寿传》中记载“建幢棨,植羽葆,鼓车歌车,祋殳前驱”,此处指代仪仗队所持礼器。唐代颜师古注:“祋殳,皆杖属也。”现代学者考证认为,祋与殳功能相近,但在礼制场景中组合使用,可能因形制差异区分等级。

参考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祋殳”一词的详细解释如下:

  1. 读音与构成

    • 读音为duì shū()。
    • 由“祋”和“殳”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殳”是古代兵器名,而“祋”在此处可能为修饰或特定组合用字。
  2. 结构与含义

    • 指代一种古代杖类兵器,形制与“殳”相似,但有棱无刃,主要用于击打()。
    • “殳”本身是先秦时期常见的车战武器,常以竹木制成,长一丈二尺,顶端有金属头,兼具撞击和防御功能。
  3. 历史背景与用途

    • 作为冷兵器时代的装备,常见于商周至秦汉时期,多用于战车作战或仪仗队列。
    • 在文献中,“祋殳”可能用于描述士兵列阵、守卫场景,如例句:“士兵手持祋殳,肃立城门两侧。”
  4. 扩展说明

    • “殳”字单独使用时,也作为汉字部首(如“殴”“投”),表与击打相关的动作。
    • 现代汉语中,“祋殳”一词已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或历史研究领域。

如需进一步了解“殳”的字形演变或考古实物,可参考古代兵器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奥思邦埸保终卑意本域差戾澄净愁蛾雏本春馌从恣皴瘃道誉道真点额顶丝笃论高言多学科发皇梵王宅废辍讽谕分岁复工汩汲浣拭隳名悔谢浑脱囊弧深江浒健身京夏金偈今文家科刑口垢诳惑连刑俪对柳菌旅貌毛蛋蛋子冕黻妙节蟠夔纹僻王铺闻穷光蛋让衅任数融洽衰政死将投竿颓天委屈险虐西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