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搢本的意思、搢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搢本的解释

谓古代君王佩士所用的笏版,以示俭约。《礼记·玉藻》:“年不顺成,君衣布搢本。” 孔颖达 疏:“搢本者,本谓士笏,以竹为之,以象饰本。君遭凶年,搢插士笏,故云搢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搢本”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礼仪制度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搢本(jìn běn)
指古代君王在收成不好的年份,佩戴士人所用的笏版(一种礼器),以象征节俭。

出处与背景

出自《礼记·玉藻》的记载:

“年不顺成,君衣布搢本。”
意为:若遇到收成不佳的年份,君王会穿粗布衣服,并佩戴士人的笏版。

象征意义

这一行为是古代“礼制”的体现,通过器物等级的变化表达对天时的敬畏,也彰显统治者在困境中与民共苦的态度。

注意事项

需注意“搢本”与另一词汇“锓本(qǐn běn)”的区别,后者指“刻本”(印刷版本),属于形近音近的易混淆词。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礼记》相关礼仪制度或笏的形制,可参考历史文献或考古研究。

网络扩展解释二

《搢本》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搢本》这个词在古代汉字中被用作书刊的装订方式。它指的是将书刊的内页割掉左边的边缘,然后集结在一起,用线穿过折痕,再缝制成册。

拆分部首和笔画

《搢本》这个词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手部(扌)和本部(木)。根据字形结构,它的总笔画数为九画。

来源

《搢本》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唐朝的古籍《字彙》。在古代,这种装订方式主要用于保护书刊,防止破损并方便读者翻阅。

繁体

《搢本》的繁体字为「檢本」,字形稍有变化,但意义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成《搢本》的汉字有时会采取不同的书写形式,例如「搛本」、「瞻本」等。这些都是根据当时流派的书法风格和个人习惯而有所不同。

例句

1. 古代文人常用《搢本》来保存他们的手抄经典。

2. 这本古书采用了《搢本》的装帧形式。

组词

1. 搢装:指搢本装订的书刊或文件。

2. 搢楞:指搢本的装订时所形成的书脊。

3. 搢修:指修补破损的搢本。

近义词

近义词:扣订、线装、缝制、钉装。

反义词

反义词:平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