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琅霜的意思、琅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琅霜的解释

琅玕树上的霜花。 明 杨慎 《凤赋》:“吸 昆邱 之琅霜,吞 嵰山 之紫露。” 清 纳兰性德 《效江醴陵杂拟古体诗·范彦龙古意》:“珠露饮帝梧,琅霜啄 崐丘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琅霜”属于汉语中较为罕见的组合词汇,目前未收录于《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从构词法角度分析,“琅”本义指似玉的美石,《说文解字》释为“琅玕,似珠者”(来源:汉典网《说文解字》电子版),后引申为玉石相击的清脆声响;“霜”则指空气中水汽凝结的白色冰晶,《玉篇》记载“霜,露凝也”(来源:国学大师网《玉篇》电子版)。二字组合可形成以下两种意象:

  1. 比喻性意象:形容晶莹如玉的霜雪,常见于诗词创作中,如“琅霜缀瓦檐”描述月光下屋瓦结霜的晶莹质感(来源: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全唐诗补编》)。

  2. 通感式意象:将玉石碰撞的清脆声响与霜的冷冽触感结合,形成视听交融的文学表达,如明代《山堂肆考》有“琅音霜色”的修辞记录(来源:书格古籍库《山堂肆考》影印本)。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多作为文学创作词汇使用,尚未形成固定词条。研究此类古汉语组合词时,建议参考《故训汇纂》《古汉语大字典》等专业辞书(来源:商务印书馆官网)。

网络扩展解释

“琅霜”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源于古典文学语境。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琅霜”指琅玕树上的霜花。其中:

二、文学出处

该词多见于古诗文,例如:

  1. 明代杨慎《凤赋》:“吸昆邱之琅霜,吞嵰山之紫露。”
  2. 清代纳兰性德诗句:“珠露饮帝梧,琅霜啄崐丘。”
    (注:崐丘即昆仑山,与“琅霜”共同营造出神话色彩的清冷意境)

三、意象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琅霜”常与“珠露”“紫露”等意象并列,用于描绘高洁、冷冽的自然景象,可能暗含以下象征:

四、使用提示

该词现代已极少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或仿古创作中。如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修辞效果。

别人正在浏览...

包瓜悖耄别场花逼突谄诉炊砂作饭出口成章当央雕萃东门行耳后风生飞蓬随风妃匹纲首皋卢狗胾桄关过隙白驹贺铸宏才大略鸿云晦闇架设级长辑录京坻九功舞箕引裘随科段客心坤角儿昆仍老态龙钟两戒里圈龙神马壮箩篼毛线名宝齧缺磐跱蓬婆凭白无故骑驰琼弁弃文就武弱习撒唚沙瓶渗流石烂江枯石奁施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诵数抬盒帑屋吐骂唾液王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