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瓮下的意思、瓮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瓮下的解释

谓醉于酒瓮下。 唐 李瀚 《蒙求》诗:“ 阮宣 杖头, 毕卓 瓮下。” 唐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诗:“本是墙东隐,今为瓮下仙。”参见“ 瓮眠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瓮下(wèng xià)是古汉语词汇,字面指“陶瓮之下”,引申为地下室、地窖或隐蔽的居所,常见于古代文献描述贫寒或避世的居住环境。其释义与用例主要参考以下权威来源:


一、核心释义

  1. 字面指代

    “瓮”为陶制容器,“下”表方位,合指瓮所放置的底层空间。因古代贫者常居地下或半地下场所,故引申为简陋居室,尤指阴暗潮湿之地。

    来源:《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7卷,第1286页。

  2. 社会文化内涵

    古代文献中,“瓮下”多隐喻贫困潦倒的处境。如《史记·滑稽列传》载楚庄王时孙叔敖“瓮牖绳枢之子”,后以“瓮下”泛指寒士居所,体现阶层差异。

    来源:《史记》(中华书局点校本),卷126。


二、典籍用例

  1. 《后汉书·独行列传》

    “(李)充家贫,兄弟六人同食递衣,妻窃谓充曰:‘……今贫居瓮下,何以共济?’”

    释义:此处直指贫家所居的狭小地下屋舍。

    来源:《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卷81。

  2. 王粲《登楼赋》

    “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望瓮下而踟蹰,岂穷达之异心?”

    释义:以“瓮下”暗喻困顿境遇,对比“登楼”的视野开阔,抒发怀才不遇之郁。

    来源:《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卷11。


三、语言演变

现代汉语中,“瓮下”已罕用,但仍有方言留存。如晋语部分地区称地窖为“瓮窖”,承古义之遗。

来源: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晋语分卷”。

网络扩展解释

“瓮下”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醉于酒瓮之下”,常用于形容醉酒的状态,多见于诗文典故。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1. 基本含义
    “瓮”指陶制容器,多用于盛酒或水;“下”表示方位。组合后“瓮下”字面指酒瓮旁边或下方,引申为醉倒在酒瓮旁的状态,强调酣醉忘形的情景。

  2. 文学引用

    • 唐代李瀚《蒙求》诗:“阮宣杖头,毕卓瓮下。”
    • 李端《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本是墙东隐,今为瓮下仙。”
      这些诗句均以“瓮下”代指醉酒之人,暗含洒脱或放浪形骸的意象。
  3. 相关词汇

    • 瓮眠:与“瓮下”同源,指醉后以瓮为枕而眠,进一步强化醉酒形象。
    • 毕卓:晋代名士,以嗜酒著称,典故中常与“瓮下”关联,如“毕卓盗饮”之事。

使用场景

“瓮下”多用于古代诗文,现代汉语已罕见。其语境常带有文人借酒抒怀、不拘礼法的意味,例如描述隐士或豪饮者的醉态。

扩展知识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查阅《蒙求》《全唐诗》等典籍,或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按时按证剥皮实草贬颜不忘沟壑大妈妈躭误丁口丢眼色东讨西伐囤户飞车飞霜六月风暴潮覆盎门甘膏纲银法干正宫沟寒梅黑奴黄面翁积储杰子继绝谨对京市禁台壸浆箪食阑班阆苑琼楼霖潦丽室历世磨钝纶章吕后筵率时没有鸣飙麋寿米已成炊丕训切须清查秦汉子铨部色别上第羶荤膻裼生毛受屈梯次推奉图治亡奔五流武夷君乡邮小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