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兵佩的意思、五兵佩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兵佩的解释

晋 时妇女所戴状如兵器的发饰。《宋书·五行志一》:“ 晋 惠帝 元康 中,妇人之饰有五兵佩,又以金、银、瑇瑁之属为斧、鉞、戈、戟,以当笄□。”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五兵佩”是晋代至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种女性首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装饰特征。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五兵佩是古代妇女仿照兵器形状制成的发饰或颈饰,通常以金银、玳瑁等材质打造,包含矛、戟、钺、盾、弓矢等五种兵器造型,对应古代“五兵”之数(即五种兵器组合)。

  2. 起源与宗教意义

    • 源于印度,属小乘佛教装饰物,象征佩戴者受佛法护佑。
    • 具有中亚游牧民族特色,魏晋时期通过西域传入中国,后经本土工匠改良。
  3. 形制与佩戴方式

    • 单件饰品长约3-5厘米,一端有小孔,可串联成璎珞状,佩戴于颈部、额头、手臂或腰间。
    • 晋代亦作为发饰,替代传统笄(发簪),《宋书·五行志》记载其“以当笄”。
  4. 历史演变

    • 流行于晋、南北朝,清代仍有遗存。
    • 福州出土的实物显示,五兵佩在民间可能兼具装饰与辟邪功能。
  5. 文化争议
    部分文献将其归类为“服妖”(非常规服饰),反映当时社会对异域文化的接纳与争议。

五兵佩融合了宗教象征、异域审美与本土工艺,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其造型虽源于兵器,却通过女性饰品的形式转化为护身符,体现了古代工艺美术的实用与寓意结合的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五兵佩的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笔画

《五兵佩》是一个成语,意为五种兵器的配备,即刀、剑、弓、枪、炮,用来形容武装力量的强大和完备。

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五(wǔ):数字五,拆分部首为“二”,总笔画为四画。

兵(bīng):军人,拆分部首为“人”,总笔画为七画。

佩(pèi):佩戴,拆分部首为“亻”,总笔画为四画。

来源和繁体

《五兵佩》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兵器的发展和运用。在古代,刀、剑、弓、枪、炮是重要的武器种类,被视为军队的主要装备。当一个士兵配备有这五种兵器时,意味着他具备了较高的战斗力和备战能力。

在繁体字中,成语《五兵佩》的写法为「五兵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发生了一些变化。成语《五兵佩》在古时候的写法为「五兵佩」。

例句

1. 他是一位出色的将领,手下的士兵每人都佩带着五兵佩。

2. 他们的军队配备优秀,五兵佩齐全,战斗力极强。

组词

1. 五兵配:指五种兵器的配备。

2. 五兵出齐:指五种兵器齐全出动。

3. 兵器:指用于作战的器械。

近义词

1. 兵戎:指兵器,武力。

2. 武装:指配备武器和军事装备。

反义词

1. 取兵:指解除武装,停止使用武器。

2. 裸兵:指没有武装的士兵。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