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鄙食的意思、鄙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鄙食的解释

周 制,王城郊外四鄙之地,十里设“庐”,供行人饮食,称“鄙食”。《国语·周语中》:“立鄙食以守路。” 韦昭 注:“鄙,四鄙也。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鄙食"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义、引申义及文化背景三方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鄙"的本义

    指边远地区或郊野,引申为粗陋、浅薄。《说文解字》释:"鄙,五酂为鄙",指远离都城的边邑。

  2. "食"的涵义

    泛指食物或进食行为,《玉篇》记:"食,饭食也"。

  3. 合成词义

    "鄙食"直译为"粗劣的食物",特指古代平民或贫者的简朴饮食,与贵族"肉食"形成对比。如《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即隐含阶级饮食差异。

二、文化引申义

  1. 社会阶层象征

    在先秦文献中,"鄙食"成为平民阶层的饮食代称,反映古代"礼制"下的饮食等级制度。《礼记·王制》载:"庶人食菜,祀以鱼",说明平民饮食以蔬果为主。

  2. 谦辞用法

    古人宴客时自称"鄙食"以示谦逊,如《战国策》中"主人进鄙食"的记载,体现礼仪文化中的自谦传统。

三、语义演变

汉代后,"鄙食"渐引申为对简陋事物的泛称。郑玄注《周礼》云:"鄙,苟且也",赋予"鄙"以粗劣义,故"鄙食"可泛指劣质物品。王念孙《广雅疏证》进一步指出:"凡物粗者谓之鄙"。

四、典籍用例


参考文献原始来源(非直接链接,供学术溯源):

  1. 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顾野王《玉篇》,小学馆藏宋刻本
  3. 《左传》,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
  4. 《礼记正义》,孔颖达疏,四部丛刊本
  5. 刘向《战国策》,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本
  6. 郑玄《周礼注》,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
  7. 王念孙《广雅疏证》,江苏古籍出版社
  8.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本
  9. 桓宽《盐铁论》,王利器校注本

网络扩展解释

“鄙食”是古代周代的一种制度,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含义
指周代在王城郊外四鄙(边远地区)设置的供行人饮食的设施。每十里设“庐”,为过往行人提供饮食补给。

出处与注释
该词最早见于《国语·周语中》:“立鄙食以守路。” 韦昭注:“鄙,四鄙也。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也。”。说明其功能是保障道路畅通,服务于往来人员。

结构与功能

历史背景
这一制度体现了周代对道路管理和民生保障的重视,属于早期驿传体系的雏形,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公共服务的初步规划。

现代使用
“鄙食”属历史术语,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多见于古籍研究或历史类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足高僧餔糜层崄车驺牀榻出见除去得意忘言遁变发端词斐尔风飑俯仰乖宜诡观过度鸿渚虎气鹘突帐结诰急火火箕濮情就驾纠戾九龙殿祭星贶赐狼壶力所不及龙威燕颔蛮话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男室女家宁缺毋滥泥滩弄死甹丰清籞趣织三一律砂果守意水土随圆就方锁国政策所有权韬迹淘物天动天下为公停塌体物缘情外道问课武侯香口霞气邪风心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