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ll of vigor] 形容有气势
小伙子方脸大眼,瞧着挺虎气
(1).老虎的气味。
(2).指宝剑的精气。 唐 杜甫 《蕃剑》诗:“虎气必腾上,龙身寧久藏。” 钱谦益 笺注:“《殷芸小説》载《世説》云: 王子乔 墓在京 茂陵 。国乱时,有人盗发之,惟有一剑,悬在空中,欲取之,剑便作龙鸣虎吼,俄而飞上天。”
(3).雄壮的气势;威武的气概。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 太行 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报》1974.11.10:“《连续作战》生动地刻画了一个猛打猛冲,虎气逼人的战士形象。”
“虎气”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多种解释,以下是详细分析:
指人或事物展现出的勇猛威势,常用来形容气势如猛虎般强悍、充满力量感。例如描述人时,可指“方脸大眼的小伙子显得很虎气”,突出其精神饱满、气场强大。
老虎的气味
字面指猛虎身上的气味,属于较原始的生物学含义。
宝剑的精气
古代文学中用于形容宝剑的凛冽锋芒。如杜甫《蕃剑》诗云:“虎气必腾上,龙身寧久藏”,以“虎气”比喻宝剑蕴含的锐利之气。
雄壮的气势
引申为威武、豪迈的气概。清代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莽莽畿西虎气蹲”描绘地域的雄浑气象;现代语境中也可形容集体或个人的坚韧精神,如《解放军报》曾用此词赞扬军人的刚毅品质。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词引用或历史用例,可参考《杜甫诗集》或《己亥杂诗》等文献。
虎气是一个常用于描述人的词语,意为有如虎的气概和气势。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胆量和勇猛的形象。
虎气的拆分部首为虍和气。其中,虍是表示虎的部首,气则表示意思。
虍的笔画数为1画,气的笔画数为4画。
虎气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认为虎是猛兽之王,具有威猛和勇猛的特点,因此将虎作为象征力量和勇气的动物。后来,虎气逐渐演变为形容人的勇敢和威武的性格。
虎气的繁体字为「虎氣」。
虎气在古代有不同的写法,如「虍氣」或「虎氣」。不过,现代汉字的标准写法是「虎气」。
1. 他战胜敌人的勇气真是有如虎气。
2. 那位武艺高强的武者身上散发出虎气,令人敬畏。
虎啸、虎视、虎踞、气势如虎。
英勇、威武、霸气。
懦弱、胆小、怯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