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毛 传:“鸿不宜循渚也。” 郑玄 笺:“鸿,大鸟也,不宜与鳬鷖之属飞而循渚。比喻 周公 今与凡人处东都之邑,失其所也。”后因以“鸿渚”谓鹄循渚而飞。 唐 黄滔 《狎鸥赋》:“因嗤鸿渚,盖春去以秋来;飜笑鹊河,竟离长而会促。”
(2).美称达官、伟人之下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稟启附<迎东兖李道台>》:“天与厚缘,欣覩凤纶之自北;荫思广厦,渐看鸿渚之遵东。”
"鸿渚"是一个源自《诗经》的古典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本义与比喻义 源自《诗经·豳风·九罭》"鸿飞遵渚"句,字面指大雁沿着水中小洲飞行。但毛传、郑玄笺注指出鸿雁本应翱翔高空而非循渚,由此引申为贤臣不得其位的隐喻,特指周公因政治处境不当而屈居东都的典故。唐代黄滔《狎鸥赋》中"嗤鸿渚"的用法即延续此意,暗喻人才未得合理任用。
尊称用法 清代衍生出新的引申义,将"鸿渚"作为对达官显贵或伟人莅临的美称。这种用法将鸿雁的高飞意象转化为对尊贵人物亲临的赞誉,如清代黄六鸿文集中可见此类表达。
词素解析:
该词在古典文献中多用于政治隐喻或礼仪性尊称,现代汉语已鲜少使用,主要见于古籍研究或文学创作。
鸿渚是一个汉字词语,读作hóng zhǔ。它有两个意思:
鸿渚的拆分部首是鸟字旁(鸟),它位于字的左边。它的总笔画数为11画。
鸿渚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汉语笔记小说《聊斋志异》中,以形容某个地方清静幽雅。后来这个词逐渐成为描述幽静 美好之境的代称。
鸿渚的繁体字为鴻渚。
在古代汉字中,鸿渚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它通常写作“鴻渚”,其中“鴻”指大雁,“渚”指水边的陆地。这种写法也能够有效地形容某个地方宽广辽阔,适合大雁栖息。
1. 这座公园就像一片鸿渚,远离嘈杂的城市。
2. 出城不远,就有一处鸿渚,是个理想的休闲胜地。
组词:鸿渚楼、鸿渚山、鸿渚湖
近义词:胜地、世外桃园
反义词:繁华、喧闹
拔赵帜易汉帜不取惨服刀螂倒悬之急点种端敏堆积如山方上封蔽黄色工会伽楠简覈简缩经济管理敬老怜贫警容惊肉生髀进迁迥语集日久经风霜刊山乐道忘饥梁傅林居虑叹脉动卖好靡荡明霞派演屏筹辟廱蹼辣丧煞三门峡色厉内荏沙袋上玄杉鸡烧灯节市值数见不鲜说笑话烫斗挑凌听天委命同榜铜磨笴通摄忘年交宛转绳舞操无愧色虾蟇子宪令谢宾客谐缉翕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