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水土的意思、水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水土的解释

(1) [waters and soil]∶指地面上的水和土

水土保持

(2) [climate]∶泛指环境和气候,即指某一地域的自然条件

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 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资治通鉴》

详细解释

(1).土地表面的水和土。《书·舜典》:“帝曰:‘俞,咨 禹 ,汝平水土,惟时懋哉。’”《国语·周语上》:“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 韦昭 注:“水气不润,土枯不养,故乏财用。”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川无滞越,水土通演,役未踰年,而功程有毕。” 碧野 《大巴山人》:“现在,这 鹞子沟 的瀑布和溪水清清,就是周围林木保持了水土的缘故。”

(2).指水中和陆上。《礼记·郊特牲》:“籩豆之荐,水土之品也。” 孔颖达 疏:“其籩豆所荐之物,或水或土所生品类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

(3).山川;国土。《礼记·中庸》:“ 仲尼 祖述 尧 舜 ,宪章 文 武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郑玄 注:“袭,因也。因水土,谓记诸夏之事,山川之异。” 三国 魏 曹操 《让还司空印绶表》:“水土不平,姦宄未静,臣常媿辱,忧为国累。” 唐 杜甫 《石犀行》:“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4).犹本国;当地。 南朝 陈 徐陵 《与北齐广陵城主书》:“昔 晋侯 不能乘 郑 马, 赵 将不能用 楚 兵。一非水土,难为骋力。” 唐 冯翊 《桂苑丛谈·赏心亭》:“﹝丞相﹞自 大梁 移镇 淮海 ,未期周,荣加水土,移风易俗,甚洽羣情。”

(5).指某一地域的自然条件、生活环境。《晏子春秋·杂下十》:“橘生 淮 南则为橘,生于 淮 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馥庭 向在 广西 太平府 ,极言其山川奇秀,草木鸟兽之瑋奇,而水土大恶,外乡人不可居。” 凌力 《星星草》第十六章:“他要试试 盩厔 的水土能不能使兰、梅生存开花。”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水土是汉语中具有多重内涵的复合词,其核心意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自然地理概念

    指土地与水源的总称,涵盖地表形态、气候特征及水文条件。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定义“水土”为“某一地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在农业领域,“水土保持”强调通过植被保护、梯田建设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参考《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相关论述。

  2. 引申为地域适应

    常以“水土不服”表达人体对异地气候、饮食的生理反应。此用法最早见于《三国志·周瑜传》“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汉语大词典》将其归纳为“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

  3. 哲学与文化意象

    古代文献中,“水土”象征滋养万物的本源。《管子·水地》提出“水者,地之血气”,将水土与生命延续关联,体现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观念,相关解读可参见《中华传统文化核心典籍注译本》。

  4. 现代生态学延伸

    当代语境中,“水土”扩展为生态系统代称,如《环境科学大辞典》将“水土资源”定义为“支撑生物生存的水体与土地复合体”,强调其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作用。

网络扩展解释

“水土”一词的含义可从多个维度解析,综合搜索结果中的权威信息,具体如下:

一、基本定义与引申义

  1. 字面含义
    指“水”与“土”两种自然元素,属于五行(金、木、水、火、土)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万物的基本物质。
  2. 引申含义
    代指某一地域的自然条件与生活环境,包括气候、地理、资源等,如《晏子春秋》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即强调水土差异对植物的影响。

二、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双重指向

  1. 自然环境
    包括地形、气候、水土资源等,如“水土流失”指土壤被雨水冲刷破坏的现象。
  2. 社会环境
    隐含地域文化或风气,如《左传》中“水土异也”暗讽楚国社会风气不正。

三、文化内涵与成语应用

  1. 文化象征
    常作为“故乡”或“地域特色”的代名词,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 典型表达
    • 水土不服:因不适应新环境的气候或生活习惯而生病;
    • 不习水土:强调对异地自然条件的不适应。

四、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水土资源是生态平衡的基础,如“植树造林防风沙”“水土保持”等表述,均强调保护水土对维持环境稳定的意义。


水土既包含自然元素的本义,也延伸至地域环境、文化特性及生态保护层面。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如《礼记》《史记》中的用法),可参考、9、12的详细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半解鼻凹里砂糖冰雪鄙夭璧瑗不是话头常熟市齿危发秀出荡出洗代位戴维营诞曜等身金调均顶班帝州东闯西走恩威并行飞练焚榇風俗畫副标题福廕诡沓国乱寒膺红粉华芝虺螣虎视耽耽芥视解吸进道若蜷空谷白驹釦墀凌诟留兰香霿淆千端万绪乾礼奇文三千世界射乌市毫食鸡肋史剧闩门闭户庶常陶母邀宾田农惕号僮牧文惠五人墓无所不尽其极先驱贤哲燮伐心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