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a ****** move or action;as bending or lifting the head]∶低头和抬头,泛指随便应付
左右周旋,进退俯仰。——《左传·定公十五年》
俯仰由人
(2) [a moment]∶比喻很短的时间
俯仰之间,已成陈迹。——王羲之《兰亭集序》
(1).低头和抬头。《墨子·鲁问》:“大王俯仰而思之。”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星河尽涵泳,俯仰迷下上。”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俯仰观幻化,斯理本如此。”
(2).指前俯后仰。《左传·定公十五年》:“夫礼……将左右周旋,进退俯仰,於是乎取之。”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绳伎》:“伎女以绳端躡足而上,往来倏忽之间,望之如仙。有中路相遇侧身而过者,有著屐而行之从容俯仰者。” 宋 洪适 《隶续·建平郫县碑跋》:“隶法虽自 秦 始,盖取其简易,施之徒隶,以便文书之用,未有点画俯仰之势。” 吴组缃 《山洪》十:“ 二官 挤在什物堆里摇着桨,胖敦敦的身体慢慢俯仰着。”
(3).一举一动。 汉 蔡邕 《和熹邓后谥议》:“《乡党》叙 孔子 ,威仪俯仰无所遗;彤管记君王,纤微大小无不举。”如:俯仰由人。
(4).举动;举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范雎 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 秦王 之俯仰。”《北齐书·广宁王孝珩传》:“ 孝珩 自陈国难,辞泪俱下,俯仰有节。”《北史·元善传》:“ 善 之通博在 何妥 之下,然以风流醖藉,俯仰可观,音韵清朗,由是为后进所归。”《资治通鉴·唐代宗大历十四年》:“选用之法,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今选曹皆不及焉;考校之法,皆在书判、簿歷,言词、俯仰而已。”
(5).周旋,应付。《史记·货殖列传》:“尽椎埋去就,与时俯仰,获其赢利。” 宋 曾巩 《麻姑山送南城尉罗君》诗:“丈夫舒卷要宏达,世路俯仰多拘牵。” 清 龚自珍 《秋心》诗之二:“忽筮一官来闕下,众中俯仰不材身。”
(6).形容沉思默想。《北史·李密传》:“ ﹝宇文﹞化及 默然,俯仰良久,乃瞋目大言曰:‘共你论相杀事,何须作书传雅语!’”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序》:“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俯仰今昔,不觉泪下沾襟。” 谭献 《古诗录序》:“ 庾信 来自 江 南,鬱伊多感,鉴察成败之由,俯仰身世之故,盖变风之流也。”
(7).比喻时间短暂。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二:“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宋 王安石 《送李屯田守桂阳》诗之一:“追思少时事,俯仰如一夕。” 明 王慎中 《游白鹿洞》诗:“景物易流徙,今古同俯仰。”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俯仰之顷,天已将曙。”
(8).《孟子·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明 何大复 《获稻》诗:“但堪供俯仰,那復问仓厢。” 清 戴名世 《先君序略》:“频年旱荒,终岁佣书,不足以给朝夕为俯仰之资。”
頫仰:犹俯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叔方》:“ 叔都 ( 田煇 字)沃醊神坐,頫仰因语。” 明 李东阳 《题清明上河图》诗:“乾坤頫仰意不极,世事荣枯无代无。” 清 周亮工 《金陵览古诗序》:“寒烟衰草,徒令嗜古之士頫仰欷歔,增其悲愴耳。” 章炳麟 《訄书·弭兵难》:“当是时,七国之权力,虽犹有轩輊頫仰,其埶足以相御。”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俯仰汉语 快速查询。
“俯仰”是汉语中具有多层次含义的复合动词,其核心意义既包含具体动作,又衍生出抽象的时间概念与处世态度。以下是具体解析:
动作层面的释义
从字面看,“俯”指低头向下,“仰”指抬头向上,合称表示人体头部的上下动作。《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定义为“低头和抬头的动作”,常用于描述身体姿态或观察动作,例如“俯仰之间,已见全貌”(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时间概念的引申义
古代文学中,“俯仰”被赋予时间短暂的含义。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俯仰一世”,以头部动作的瞬间比喻人生短暂。此用法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被列为引申义项,强调“形容时间极短”(来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华书局)。
处世态度的哲学表达
在哲学语境中,“俯仰”象征顺应环境的态度。《庄子·天运》以“俯仰随人”表达被动适应的生存状态,此释义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收录为“比喻随俗应付,周旋往来”(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复合词与固定搭配
该词常与其他字组合为固定短语,例如“俯仰无愧”(形容行事正直)、“俯仰由人”(比喻受制于人)。《中华成语大辞典》指出,此类搭配多源自经典文献,具有稳定的语义结构(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复旦大学出版社)。
注:本文释义综合参考权威辞书,未添加链接因实际词典网页无公开可引用的固定词条地址,建议读者通过图书馆或官方出版物查阅纸质辞书验证。
“俯仰”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ǔ yǎng,其含义可从以下多个角度解析:
字面动作
指“低头与抬头”的连贯动作,常用于描述身体姿态或自然现象。例如《左传·定公十五年》提到“进退俯仰”,即通过低头、抬头体现动作的协调性。
引申为举止行为
泛指人的一举一动,如“俯仰由人”表示行为受他人支配,强调被动性。
时间短暂
常以“俯仰之间”比喻瞬息即逝,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俯仰之间,已成陈迹”。
态度与情感
表达对尊长的敬重或顺从,如“俯仰尊前”体现谦卑姿态。
书法术语
在书法中,“俯仰”指笔画间的呼应关系,如清代包世臣提到“俯仰向背”需具备顾盼之姿,使结构生动。
文学意象
古诗文中常借俯仰动作表达情感,如阮籍《咏怀诗》“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暗含时光流逝的感慨。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文学用例及专业术语,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搜狗百科)、(查字典)等来源。
闭閤自责仓粮残帙赤岬盗迹斗志昂扬杜绝契独立王国笃睦度数黂緼付诸东流还眺含铃子黑虎大灵官宏论黄绀绀懽聚监生及瓜金背积钱局体揽辔澄清蓝莹莹老八板儿了然于心乐宅连章林芳刘公勇六逸螺径码子扑棱铅母诮嗤啓蕃钦此轻权秋衣冗渎赛例山陂山岗子史臣诗调试翼岁满逖听遐视体状土豹蜗角斗争五尺之僮相表里香市小市民小祥泻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