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漉漉的意思、漉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漉漉的解释

(1).象声词。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痰饮”注:“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 明 何景明 《七述》:“马则驊騮赤驥,紫燕青驪,漉漉师师,駪駪騤騤。”

(2).湿貌;流貌。《素问·疟论》:“《灵枢·逆顺》论云:‘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汗。’” 明 刘基 《走马引》:“掷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3).莹润貌。 唐 李贺 《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烟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漉漉”是汉语中形容物体湿润或液体滴落状态的叠音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现代汉语释义

“漉漉”在现代语境中多用于描述物体被液体浸透后潮湿、滴水的样态。例如“衣衫漉漉”“漉漉的荷叶”等场景,强调表面附着水分且呈现持续渗透的视觉感受(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

二、古汉语溯源

该词源自“漉”的本义。《说文解字》释“漉”为“浚也”,指过滤或使液体渗出,后衍生出“漉漉”这一叠词,表液体渗漏或浸润的连绵状态。如唐代李贺《月漉漉篇》中“月漉漉,波烟玉”,借月光如水般流淌的意象传递湿润感(参考《说文解字注》)。

三、文学应用与延伸

古代诗词常以“漉漉”营造意境。如《乐府诗集》中“雨漉漉,泥滑滑”通过音节复现强化雨天泥泞的听觉与触觉联想;现代文学则多用于刻画人物被雨水、汗水浸湿的具象画面,暗喻情感的外化表达。

四、使用范畴与辨析

该词属书面化表达,需注意与“湿漉漉”“水漉漉”等近义词的差异:前者侧重“完全湿润”,后者更强调“含水分且持续滴落”。例如“漉漉青衫”既可指衣衫被雨浸透,亦可隐喻人物清冷孤寂的心境。

(注:因权威词典与古籍无公开数字版链接,来源标注为出版物名称,未添加无效网址。)

网络扩展解释

“漉漉”是一个汉语叠词,读音为lù lù,其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释义

  1. 象声词
    形容液体流动或物体湿润时的声响。例如:古代医书中描述痰饮在喉部产生的“漉漉之声”。
  2. 湿貌;流貌
    指物体湿润、液体流动的状态。如“湿漉漉的草地”即形容被水浸湿的景象。
  3. 莹润貌
    用于描绘事物润泽光亮的样态,如古诗中“月漉漉”形容月光如水般莹润。

二、出处与用例


三、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北夷布裙荆钗菜谱醋娘子粗语道席鼎力扶持东鲁洞如观火兜兜队子贰珍翻滚滚蜚摇鲋蛰之穴钩金舆羽狗舌棺饰含态环饼坚洁检索缄帖叫骂杰暴斤斗云旌帛警角饥穣鸠敛久闻大名戢御枯立粮户剺耳淩波临虚龙腰纶恩率俗内灸鬅松骈邑蒱且求凰七族软着陆设境哂存绳梯折煞尸陁林死水微澜讼魁龆稚提笔同心协德武担相通纤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