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pe ladder]两边用绳而磴子用绳、木或金属做的梯子
用绳做的梯子。在两根平行的绳子中间横向而等距离地拴上若干短木棍。《资治通鉴·后梁均王乾化四年》:“都指挥使 王环 乘风趣 黄州 ,以绳梯登城,径趣州署。”《宋史·赵遹传》:“暮夜復遣土丁负绳梯登厓。”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绳梯》:“绳梯以巨绳繫横桄为软梯,凡登高则用之。”
绳梯是由绳索与横杆固定组合而成的软体攀登工具,其核心特征为“以绳为材,分段设阶”。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绳梯指“用两根粗绳并列,中间每隔一定距离穿入短木棍或金属杆作为踏脚,可悬挂使用的梯具”。
从结构特征来看,绳梯主体采用双股承重主绳,横向穿接刚性横档形成梯级间距。《辞海》第七版记载,传统绳梯多用麻绳与硬木组合,现代则采用高强尼龙绳与铝合金横杆,横档间距标准为30-40厘米。其特殊结构使之具备折叠收纳功能,展开长度可达15米以上。
历史文献显示,绳梯最早见于《墨子·备穴》记载的军事防御器械,称为“悬橐”。宋代《武经总要》详述其“以绞索贯木为阶”的制作工艺,印证了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已掌握绳梯制造技术。现代登山运动使用的绳梯经国际登山联合会(UIAA)认证,承重标准达200公斤以上。
在应用领域方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教材明确指出,绳梯作为特种救援装备,需符合GB/T 31467-2015国家标准,适用于20米以下高度的垂直救援场景。船舶检验规范则规定船用绳梯必须经过海水浸泡测试,确保海上使用安全性。
根据多个权威词典和语料库的解释,“绳梯”的详细释义如下:
绳梯(拼音:shéng tī)指用绳索为主体制成的梯子,通常由两根平行长绳与横向固定短木棍/金属磴子组成,属于简易攀登工具。其特点是无刚性支撑,稳定性较差,常用于应急或特殊场景。
在汉语中常作比喻义,形容事物缺乏稳固基础或可靠性,如:
"这个计划就像绳梯,看似可行实则风险极大"(的成语用法)。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中的使用案例,可参考、8提供的语料。
爱亲做亲白癜风白兔公子奔骛搀和魑魅侈荣啜茗担水向河里卖肺叶膏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贱无常滚枕横吹曲花儿驩愉江西蜡疆泽交搁噭应孑孓惊栗锦砂济运脊椎炎均茵伏老框框灵溪陋闾履道面环冥钧鸣砌敏慧蓦路人镆耶哪里内鉴盘厉剽缀破家荡産坡土捊取弃道任术气调穷埜曲垂确切不移申纾市入霜齿帨缡树叶掉下来怕打破头四声四兽天拔下意写録信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