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鸠敛的意思、鸠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鸠敛的解释

(1).聚集,收集。《梁书·徐勉传》:“旧事本末,随在南第。 永元 中, 孝嗣 於此遇祸,又多零落。当时鳩歛所餘,权付尚书左丞 蔡仲熊 、驍骑将军 何佟之 ,共掌其事。”

(2).聚敛,索取。 唐 陆贽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是以务鳩敛而厚其帑櫝之积者,匹夫之富也。” 元 范椁 《闽州歌》:“官胥掊克常十八,况以鳩敛夺耕耘。”

(3).安定百姓与征收赋税。《新唐书·严震传》:“自 安 史 后,山贼剽掠,户口流散, 震 随宜劝课,鳩敛有法,民不烦扰,而行在供亿具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鸠敛(jiū liǎn)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多用于书面语或历史文献,其核心含义指强行收集、搜刮或聚敛财物,常含贬义,暗指手段强硬或不合理。以下从词典角度详细解析:


一、字义分解

  1. 鸠(jiū)

    本义为鸟名(斑鸠),引申为聚集、收集。《说文解字》释:“鸠,聚也。”如《尚书·尧典》有“共工方鸠僝功”,即“聚集”之意。

    来源: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影印本。

  2. 敛(liǎn)

    意为收拢、征收,多指财物收集。《广雅·释诂》云:“敛,收也。”如《周礼·天官》中“敛财贿”即指征收物资。

    来源:张揖《广雅》,清王念孙疏证本。

二字组合后,“鸠敛”强调通过强制或非正当手段聚敛财物,带有负面色彩。


二、词义解析

  1. 基本释义

    强行征收、搜刮民财。多用于描述统治者或官吏横征暴敛的行为。

    例证:

    《明史·食货志》:“吏胥鸠敛,民不堪命。”

    来源:《明史》,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引申义

    • 泛指强制收集:如“鸠敛物资以充军需”。
    • 暗含剥削意味:强调行为的不公与民众的苦难,如“鸠敛无度,百姓困敝”。

三、古籍用例

  1.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鸠敛以厚其室。” 杜预注:“鸠,集也;敛,赋税。”指贪官聚敛财富。

    来源:《春秋左传注》,杨伯峻编著,中华书局。

  2. 清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后世之君,以天下为产业……鸠敛天下之骨髓。” 批判君主剥削民财。

    来源:《明夷待访录》,中华书局校注本。


四、现代使用与定位

现代汉语中,“鸠敛”属书面化古语,多见于历史研究或文学作品。其义已被“聚敛”“搜刮”“横征暴敛”等词替代,但精准使用时仍能体现语言的历史厚重感。

例:研究明代赋税制度时,可用“地方官吏鸠敛无度”增强语境真实感。


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鸠敛”为“聚敛;搜刮”。

    链接(注:该词典在线版需订阅,纸质版ISBN:9787532603730)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收录“鸠”通“勼”(聚集),“敛”为征收,组合后强调强制性征集。

    链接

  3. 《说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详释“鸠”“敛”本义及引申脉络,为词源考据依据。

    链接(中华典藏网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鸠敛”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差异,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聚集、收集
    指将零散事物或资源汇集整合。例如《梁书·徐勉传》记载“当时鸠敛所余”,指收集遗留的文书资料。该用法侧重中性描述,无褒贬色彩。

  2. 聚敛、索取
    多含贬义,指通过不正当手段敛财。如唐代陆贽批评官员“务鸠敛而厚其帑椟”,强调贪婪搜刮民财。此义项常见于历史文献,暗含对剥削行为的批判。

二、治理相关

  1. 安定百姓与征收赋税
    在特定历史语境中,指合理管理百姓并规范税收。如《新唐书》提到严震治理山南时“鸠敛有法”,既稳定民生又保障朝廷供给,此处为正面表述,强调治理能力。

三、成语化引申

现代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归为成语,特指贪污受贿、非法敛财,比喻如鸠鸟啄食般贪婪迅速。这一用法聚焦贬义,常见于批评腐败的语境。

使用注意

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梁书》《新唐书》等原始史料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爱尔兰岛北门南牙便秘襮白拨獭残阙澄辉辰象冲风翠髻达戈单骑得亏电流垫支迭等断梦短衣烦撋飞熟高尔基高光供唱毂骑古月轩颔词红光满面猴儿精话机黄敕荒耄环节惠顾羁臣拒马叉子崆峒侣口讲指画筐当旷女宽靖苦剧浪子回头立命流劫流香面圪瘩迁迷萁豆相煎七留七力权勇认领润文官鱓更上回上首功剩粉衰替私诚逃叛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