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漉漉的意思、漉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漉漉的解釋

(1).象聲詞。 漢 張仲景 《金匮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痰飲”注:“痰飲者,水飲走腸間不瀉,水精留膈間不輸,得陽煎熬成痰,得陰凝聚為飲,凡所在處有聲,故在上則喉中有漉漉之聲,在下則腸間有瀝瀝之聲。” 明 何景明 《七述》:“馬則驊騮赤驥,紫燕青驪,漉漉師師,駪駪騤騤。”

(2).濕貌;流貌。《素問·瘧論》:“《靈樞·逆順》論雲:‘刺法曰,無刺熇熇之熱,無刺漉漉之汗。’” 明 劉基 《走馬引》:“擲草中,血漉漉,追兵夜至深谷伏。”

(3).瑩潤貌。 唐 李賀 《月漉漉篇》:“月漉漉,波煙玉,莎青桂花繁,芙蓉别江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漉漉”是漢語中形容物體濕潤或液體滴落狀态的疊音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現代漢語釋義

“漉漉”在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描述物體被液體浸透後潮濕、滴水的樣态。例如“衣衫漉漉”“漉漉的荷葉”等場景,強調表面附着水分且呈現持續滲透的視覺感受(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二、古漢語溯源

該詞源自“漉”的本義。《說文解字》釋“漉”為“浚也”,指過濾或使液體滲出,後衍生出“漉漉”這一疊詞,表液體滲漏或浸潤的連綿狀态。如唐代李賀《月漉漉篇》中“月漉漉,波煙玉”,借月光如水般流淌的意象傳遞濕潤感(參考《說文解字注》)。

三、文學應用與延伸

古代詩詞常以“漉漉”營造意境。如《樂府詩集》中“雨漉漉,泥滑滑”通過音節複現強化雨天泥濘的聽覺與觸覺聯想;現代文學則多用于刻畫人物被雨水、汗水浸濕的具象畫面,暗喻情感的外化表達。

四、使用範疇與辨析

該詞屬書面化表達,需注意與“濕漉漉”“水漉漉”等近義詞的差異:前者側重“完全濕潤”,後者更強調“含水分且持續滴落”。例如“漉漉青衫”既可指衣衫被雨浸透,亦可隱喻人物清冷孤寂的心境。

(注:因權威詞典與古籍無公開數字版鍊接,來源标注為出版物名稱,未添加無效網址。)

網絡擴展解釋

“漉漉”是一個漢語疊詞,讀音為lù lù,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象聲詞
    形容液體流動或物體濕潤時的聲響。例如:古代醫書中描述痰飲在喉部産生的“漉漉之聲”。
  2. 濕貌;流貌
    指物體濕潤、液體流動的狀态。如“濕漉漉的草地”即形容被水浸濕的景象。
  3. 瑩潤貌
    用于描繪事物潤澤光亮的樣态,如古詩中“月漉漉”形容月光如水般瑩潤。

二、出處與用例


三、相關延伸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謷将巴勒斯坦寶兒包羞北國兵厮避炎塵襟粗窺大腰頂門火杜舉反問分阃扶扶公當溝塍狗中灌激貴壽瑰卓過翼和說河灣澗瀍江南三絕棘地急公近利徑逾噤啞浚浦軍銜制刻減克實誇官款留老手列舍廲廔輪膏馬郞魔侯羅謀言女教師仆卒驅鹽車日車賞格尚論善自珍重少可聲容伸手泰古螳臂當車掏渌外寄生文虎五色線細濛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