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礼聘贤士所送的束帛。《后汉书·逸民传序》:“旌帛蒲车之所徵賁,相望於巖中矣。”《魏书·李灵传论》:“ 李 以儒俊之风,当旌帛之举。”
旌帛是古代中国用于征聘贤士的礼仪用品,由“旌旗”和“束帛”两部分组成,象征对人才的尊崇与礼遇。以下是详细释义:
旌旗与束帛的组合
“旌”指用牦牛尾或羽毛装饰的旗帜,“帛”为丝织品。二者结合代表君主征召贤士时赠送的贵重礼物,体现“礼贤下士”之意。典出《后汉书·逸民传序》:“旌帛蒲车之所征贲,相望于岩中矣。” 指朝廷以旌帛、蒲车(以蒲草裹轮的车,防颠簸)征召隐士。
引申为招贤的象征
后世以“旌帛”代指征聘贤才的仪式或恩典。如清代赵翼《廿二史札记》载:“东汉中兴,贤士大夫多不仕,故特加旌帛以聘之。”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释“旌帛”为:“古代招聘贤士所馈赠的束帛和旌旗。”
《汉语大词典》电子版(需订阅访问)
《后汉书·逸民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原始文献记载东汉以旌帛征聘隐士的史实。
《后汉书》原文参考(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朱大渭著,商务印书馆)
分析周汉聘礼中“旌帛”的仪式功能与文化意义。
“旌帛”承载古代礼制中对贤才的珍视,既是具体聘礼,亦为招贤的文化符号。其释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礼仪制度方能完整理解。
“旌帛”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具体解释如下:
指古时礼聘贤士时赠送的束帛,是古代招揽人才的一种礼仪性赠品。
单字含义
发音与结构
拼音为jīng bó,其中“旌”为左右结构,“帛”为上下结构。
“旌帛”属于古代礼制词汇,与“蒲车”(用蒲草裹轮的车,表尊崇)等并称,反映先秦至汉魏时期的人才选拔文化。
半死辣活摽窃闭门造车冰蟾布服不骄不躁城堞触禁賨钱道存目击雕戈顶逆帝业对勘鲂鮃风卷残云缚虎辐照高峭红一字华缛昏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矫尾焦元浸蠹吉召戡天磕磕撞撞空头宣敕拦挡婪赃连二灶卵盐落榜马人面砖明庭冥悟闹鬨鬨撵出鸟旗欧虞法蟠屈缭纠霈洽诎曲入手伤怆升降舵使节石染摔丧説的比唱的还好听通类头功牌土产唾腺仙姬消凝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