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脔肉的意思、脔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脔肉的解释

犹言一块肉。谓其量少。《魏书·郑羲传》:“﹝ 郑羲 ﹞性又嗇吝,民有礼餉者,皆不与杯酒臠肉,西门受羊酒,东门酤卖之。”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史丞相梦赐器》:“我家尚无杯酒臠肉,虚度岁华,安得有金银如是之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脔肉”是汉语中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切割成块状的肉。根据《汉语大词典》解释,“脔”本义为“切肉成块”,《说文解字》载“脔,切肉也”,因此“脔肉”即指经过切割处理后的肉块,常见于古代文献中描述祭祀或宴飨场景。例如《礼记·曲礼》有“凡进食之礼,左殽右胾”的记载,郑玄注曰“殽,骨体也;胾,切肉也”,其中“切肉”即与“脔”相关。

在文化意涵层面,“脔肉”常象征特定礼仪规范。如《庄子·至乐》提及“具太牢以为膳”,《周礼》中更明确规定不同等级宴席的肉类处理规格,其中“脔”的大小与形态均需符合礼制要求。这种用法体现了古代中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特征。

现代汉语中,“脔”字多保留在成语中,如“禁脔”比喻独占之物,典出《晋书·谢混传》记载的皇室专属肉品典故。而作为独立词汇,“脔肉”则更多出现在文献研究或文学创作中,例如《现代汉语词典》将其标注为“书面语词”,强调其古语属性。

(参考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脔肉”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背景可结合文献记载及字形结构进行解析:

  1. 基本词义
    “脔肉”指小块肉,强调其量少。该词出自《魏书·郑羲传》,描述郑羲性格吝啬,连“杯酒脔肉”也不愿分享给送礼者,反而将他人赠送的羊酒转卖牟利。

  2. 字形与字源

    • “脔”为上下结构,形声字,部首为“肉”,本义即小块肉。
    • 该字在《淮南子·说林训》等古籍中亦有记载,如“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通过一小块肉推断整锅味道,进一步印证其“少量”含义。
  3. 现代使用情况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多用于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其拼音为luán ròu,注音符号为ㄌㄨㄢˊ ㄖㄡˋ。

“脔肉”是古代对少量肉块的称谓,兼具文献考据价值,但当代使用频率较低。

别人正在浏览...

边漕边效毕身不了事不甐怖慑串仗除红出纳點酥砥兵碓舂发胶风旋电掣符官干员高车驷马阁学孤艇固有振动和惬何由闳粹卉醴嘉课惊耳骇目九曜狂稚宽懈謉诨廉利吏典林芳琳馆麟管吏胥旅獒卖渡霾风勉慰木獭芹诚清府秦宫块砾取程赡知市阓授简耸擢速诛天才天命天雨屯踬徒舆王尊驭卧果儿宪兵香包镶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