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九州之一。《书·禹贡》:“ 海 岱 惟 青州 。” 孔 传:“东北据 海 ,西南距 岱 。”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薮》:“今 汉 有九州之藪…… 青州 曰 孟诸 ,不知在何处。”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地连 尧 泰岳 ,山向 禹 青州 。”
(2).州、府名。 汉 置 青州 。 魏 及 晋 初因之。 南北朝 仍置州,治所屡迁,辖领不一。 隋 废。 唐 初复置州,后改 平卢军 节度使。 五代 及 宋 因之。 元 改 益都路 。 明 改为 青州府 , 清 因之。旧治在今 山东省 青州市 。参阅《嘉庆一统志·青州府》。
(3).见“ 青州从事 ”。
青州是中国古代地理概念及历史行政区划名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演变,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
据《汉语大词典》,“青州”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为上古九州之一。《周礼·职方》载其方位“正东曰青州”,因东方属木、色主青,故名“青州”。其核心释义为:
东方之州,象征春生万物,五行属木,对应苍龙七宿,寓意生机与希望(《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范围涵盖今山东半岛及辽东部分地区,《禹贡》载“海岱惟青州”(东至海、西至泰山),为华夏文明东部核心区域。
汉武帝设青州刺史部,治所屡迁(如临淄、益都)。隋唐为青州总管府,明清为青州府,辖今山东潍坊、淄博东部等地。
注:现代“青州市”为山东省县级市,隶属潍坊市,延续历史地名。
南朝《世说新语》以“青州从事”喻美酒(因青州辖内有齐郡,“脐”谐音好酒入腹如至脐),成为诗词中酒文化的代称。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提及屏居青州十年;苏轼“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亦作于密州(属青州故地),反映其文化地位。
(注:因平台限制未提供链接,文献信息可于权威学术数据库或图书馆检索确认。)
关于“青州”的词义解释,综合历史与地理信息,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
“青州”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为上古九州之一,其名源于《周礼》记载:“盖因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曰青州”()。古代“青”象征东方,与五行学说中东方属木、色青相关()。
现为山东省县级市,属潍坊市代管,地理位置优越,是山东中部交通枢纽。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境内有270余处古文化遗址,包括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等()。
青州承载了七千余年人类活动史,曾长期作为山东地区政治、经济中心,诗人王心鉴以“闲访云门山,悠然踏龟鳞”赞其人文景观()。
如需进一步了解青州历史分期或具体遗址,可查阅《尚书·禹贡》《周礼》等文献,或参考青州地方志资料。
慠诞冰凉兵闻拙速跸声笔顺不识成殓怠隙蹈正定义堆墔沸潭封签風簫風烟富昌副将妇闾乖譌蛊蚘合影后閤画策结裹羁孤金光草进运抗玩了完颲颲醨酒灵机一动刘阮买主内黄侯碾子膨膨扑蝶会千金买赋潜声七慌八乱骐驎轻率穷亲蜷卧如鸟兽散蛇钻的窟窿蛇知道石幢时难食饩水田太阶挞贱贪路淘摸梧岸乌朕花遐耇显拔宵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