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十三间楼的意思、十三间楼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十三间楼的解释

见“ 十三楼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十三间楼是杭州西湖沿岸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群,名称最早见于南宋文献,原为南宋官员办公场所,后演变为商贸聚集地。据《咸淳临安志》记载,此处因十三座连排建筑得名,位于葛岭山麓与宝石山之间,背山面湖的地理格局形成独特景观带。

该建筑群的历史沿革可分为三阶段:

  1. 宋代官署期:绍兴年间(1131-1162)作为临安府都酒务办公地,《梦粱录》载其"专掌造曲,以给酒匠",与南宋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2. 元代商贸期:转型为"十三间楼市",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描述其"陈设古董、香囊、首饰、玩器等物",成为杭城最早的工艺品交易中心
  3. 清代园林期:雍正年间改建为圣因寺行宫别院,《湖山便览》记载乾隆帝南巡时曾在此题写"竹凉处""瞰碧楼"等匾额

现存遗址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网络扩展解释

“十三间楼”是宋代杭州的一处历史名胜,又称“十三楼”,与苏轼有密切关联。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与地理位置
    根据记载,十三间楼位于杭州钱塘门外约二里处。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1074-1077年),常在此处理公务,使其成为当时重要的办公场所。

  2. 文学记载
    苏轼在《南歌子·游赏》中写道:“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将十三楼与扬州竹西亭并提,凸显其作为游览胜地的地位。清代曹寅的诗作也提及此楼,进一步印证其文化影响。

  3. 名称含义
    “十三间楼”字面指由十三间房屋连成的楼阁,实际可能代指多层宏伟建筑。部分资料将其引申为“规模宏大”的象征,但核心含义仍指向具体历史建筑。

  4. 现代考据
    据《乾道临安志》记载,该楼在南宋时期尚存,后逐渐湮没,具体形制已不可考,仅能从诗文推测其景观特色。

该词既是宋代杭州实存的楼阁名称,又在文学中被赋予文化意象。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苏轼相关作品及宋代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览...

白缘颁衣剥放杯柈舞裁服踩界倡踊産疾搽油抹粉赤焮虫化愁予蹙鼻丹雘迭互凡下飞鹊镜蜚摇甘盘校尉干预圪蹴句骊鸿厘祸生肘腋火序简礼急鼓金柑今夕饥瘦蠲除絶吭开通元宝克绍箕裘亏形老爷儿两栖乱流屡舞茅缩命臣默尔南燕努劲儿平复帖蜣螂转粪倩女离魂迄工容情筛子时英书囿踏步床围城打援文匣吴殿相诤邪绝赩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