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盥頮的意思、盥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盥頮的解释

洗手洗面。 宋 苏辙 《游太山岳下》诗:“前年道 轘辕 ,直上 嵩岭 背。中休强饮食,莫宿时盥頮。”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二:“﹝ 沉 ﹞晨起盥頮已,盆水尚温,忽变牡丹花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盥頮”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由“盥”和“頮”两个字组成,专指古代洗沐的礼仪,特指洗手和洗脸。其具体含义如下:

  1. 字义分解与核心含义:

    • 盥 (guàn):本义为洗手。《说文解字》释为“澡手也”,即用水冲洗双手。在古代礼仪中,常指用匜(一种盛水器)浇水于手,下承以盘(盥盘)接水的洗手方式。
    • 頮 (huì):本义为洗脸。《说文解字》释为“洒面也”,即用水清洗面部。
    • 合义:因此,“盥頮”作为一个整体,指的是洗手和洗脸的动作或礼仪程序,是古人日常清洁和重要礼仪(如祭祀、宴飨前)前的必要步骤。
  2. 文化背景与礼仪应用:

    • “盥頮”体现了古人对清洁的重视,尤其是在庄重场合之前,净手洁面以示恭敬和虔诚。这在《礼记》等典籍中有明确记载。
    • 例如,《礼记·内则》中详细规定了子女侍奉父母的晨昏定省之礼,其中就包括“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这里的“盥”即包含了洗手洗脸的含义。虽然此处单用“盥”字,但在语境中常涵盖洗脸的动作(頮),或与“頮”连用或互文见义。更明确的礼仪程序中,“盥”与“頮”常作为相连的步骤。
    • 汉代经学家郑玄在注解《仪礼》时,常将“盥”与“盥頮”联系起来解释相关礼仪环节。
  3. 词源与发展:

    • “盥頮”一词多见于先秦及汉代文献,是当时表示洗手洗脸的常用词汇。
    • 随着语言的发展,后世更常用“盥洗”或“盥漱”(漱口)等词来泛指洗脸洗手等清洁行为,“盥頮”一词逐渐成为古语词,主要出现在研究古代礼仪、文献训诂的语境中。

“盥頮”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意指洗手和洗脸,是古代礼仪中表示清洁身体、以示恭敬的重要环节。它由“盥”(洗手)和“頮”(洗脸)两个动词组合而成,集中体现了古人对仪容整洁和礼仪规范的重视。

主要参考来源(基于权威典籍及训诂著作):

网络扩展解释

“盥頮”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读音为guàn huì,其含义为洗手和洗脸,常用于描述清洁仪容的动作。以下是具体解释:


1. 字义解析

两字连用表示“洗手后接着洗脸”,合指日常洗漱的完整动作。


2. 古籍例证

该词多见于宋代文献,例如:


3. 现代使用

“盥頮”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仅在研究古籍或古文鉴赏时出现。其含义可对应现代词语“洗漱”或“盥洗”。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典或古典文献中的具体用例。

别人正在浏览...

北雁饆饠秉利拆钱拆账姹紫嫣红充倔春藉带仗左右丹乌蹈海人鼎胡定武石端静飞土逐害该理龟虎化迹昏椓火稻火林山活契鵳鵳子艰疚教门儿结愲鯨吼技女巨略军阵钜手老套筒连阡联衔联席会议灵衣刘棉花漏目蚂蚱车子名才明祠民謡墨菊千载一日寝罢人民日月如流赛龙舟三贞五烈色长砂锅捣蒜十国市名守茔户疏剪殊力诵志帑廥童心未泯外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