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隆兴和议的意思、隆兴和议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隆兴和议的解释

南宋与金的和约。1164年(隆兴二年),金军渡淮河南下,宋孝宗被迫与金续订和约:宋、金为侄叔关系,改“岁贡”为“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隆兴和议是南宋与金朝于隆兴二年(1164年)签订的重要外交协定,标志着宋孝宗北伐失败后两国关系的阶段性调整。该和议的核心内容包括:南宋对金朝改称“侄皇帝”,维持叔侄名分;将岁币从绍兴和议的银绢各25万两/匹减至各20万;双方以淮河至大散关为界,确认领土划分。这一协定暂时缓解了宋金军事冲突,但未改变南宋的从属地位(《宋史·孝宗本纪》)。

从历史背景看,隆兴和议的签订源于宋孝宗即位后力图恢复中原,但符离之战的惨败迫使南宋重回议和道路。金世宗完颜雍在稳固内政后,也倾向于以和谈巩固既得利益。该和议虽被部分主战派斥为屈辱,却为南宋争取到40余年相对和平的发展期,促进了江南经济文化繁荣(邓广铭《宋史十讲》)。

值得注意的是,隆兴和议在称谓、礼仪等细节上较绍兴和议有所改进,反映了南宋在外交斡旋中的策略性妥协。史学家陶晋生指出,这种“以时间换空间”的外交智慧,客观上延缓了蒙古崛起前的南北对峙格局(《宋金关系史》)。该事件作为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的典型案例,至今仍是研究宋金关系的重要切入点。

网络扩展解释

隆兴和议是南宋与金朝于1164年(隆兴二年)签订的和约,是继“绍兴和议”后的第二个屈辱性和约。以下是其核心内容及背景的综合分析:

一、历史背景

宋孝宗即位后意图收复中原,于1163年启用主战派张浚发动“隆兴北伐”。但宋军在符离之战中惨败。战败后,主和派汤思退等人占据上风,迫使孝宗罢黜张浚,并派使臣与金议和。金军趁机南下施压,最终于1164年达成协议,次年(乾道元年)正式生效,故又称“乾道之盟”。


二、和议主要内容

  1. 政治关系
    南宋与金从“君臣”改为“叔侄”关系,宋孝宗称金世宗为叔父,但两国文书往来以“大宋”与“大金”并称。

  2. 经济条款
    南宋每年向金缴纳的“岁贡”改称“岁币”,数额从绍兴和议的银绢各25万两/匹减为20万两/匹。

  3. 领土调整
    南宋割让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等地予金,并维持绍兴和议划定的边界。

  4. 其他条款
    金不再追索逃入南宋的归正人(原金统治区南迁的汉人)。


三、影响与评价


四、其他说明

如需更详细背景,(汉典)及(百度文库)的原始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演拔赵帜本途摽摘乘边刺网辞秩镫骨哆哆和和翻然梵僧割乳庐墓官赋国家利益瞽史哈喇含颖换防驩说交牒焦劳交椅巾车锦团花簇积疑居守溘然可谓逵衢腊肠岭南派龙韬豹略陋庐旅榇吕武操莽鸥鸟忘机判官头潜隳浅视敲边鼓箐砦齐竦秋驾起总羣谤纱幔视朝霜翎黍禾殊色四射送友人逃婚题跋透远王叟辕车为薪我的大学吴头楚尾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