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称“ 龙驤赤 ”。指 南朝 齐高帝 萧道成 所乘赤色骏马。《南齐书·高帝纪上》:“ 太祖 夜从 承明门 乘常所骑赤马入,殿内惊怖……及 太祖 践阼,号此马为‘龙驤将军’,世谓为‘龙驤赤’。”
“龙骧将军”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称,其含义和象征意义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解析:
“龙骧”二字源于“龙腾骧跃”的意象,比喻如龙昂首疾驰般的气势。其中,“骧”指马昂首奔驰的姿态,因此该官职名称蕴含威猛进取的寓意。这一称号始于西晋,最初为杂号将军,后逐渐成为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武职。
起源与地位
首任龙骧将军为西晋名将王濬。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为伐吴,任命王濬为龙骧将军,命其率水师从益州顺江而下,最终攻破东吴都城建邺(今南京),完成统一大业。
南北朝时期,该职位地位有所波动:北魏、北齐时位列三品,南朝梁时则降至一百七十位以后,隋朝后废止。
象征意义
作为帝王授予骁勇将领的称号,其意义远超普通官职。例如,前秦苻坚将“龙骧将军”视为家族崛起象征,曾祖父苻洪、本人均曾任此职,后却将此号授予羌族将领姚苌,最终姚苌反叛致前秦灭亡,被视为历史谶语。
“龙骧将军”一词在文学中常被用于形容勇猛统帅,如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的赤色骏马亦被称作“龙骧赤”。其意象亦融入成语(如“龙骧虎步”),成为勇武精神的代名词。
总结来看,“龙骧将军”既是军事史上的重要官职,也是权力与命运的象征,其兴衰与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军事格局紧密交织。
《龙骧将军》是一个汉字词语,意为勇猛威武的将军。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龙骧将军》由四个部首组成,分别是龙部、骧部、将部和军部,其中的“龙”是部首,骧是会意兼形声字,将是声旁,军是形旁。整个词语共有19个笔画。
《龙骧将军》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形容勇猛威武的将军。龙象征着威武,骧表示勇猛,将军指的是高级军官。这个词语常用来赞美英勇的军人。
《龙骧将军》的繁体字为「龍驤將軍」。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龙骧将军》的古汉字写法为「龍騁將軍」。
1. 他是一位真正的龙骧将军,带领军队取得了重大胜利。
2. 巨人队的队长被誉为篮球界的龙骧将军。
龙骧将军可以组成一些相关词语,如:
1. 将军风采
2. 龙骧虎跃
3. 骧龙在野
《龙骧将军》的近义词包括:
1. 威武将军
2. 英勇将领
3. 雄武之师
与《龙骧将军》意义相反的词语有:
1. 懦弱将军
2. 无能将领
3. 退缩军人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了解了《龙骧将军》这个词语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等相关信息。【别人正在浏览】